商业周刊/中国人这样看:中国不给,香港什么也不是

▲从世界香港,逐渐变成中国的香港,它像被喂养的老虎,失去竞争力(图/商业周刊提供)

文/康育萍杨少强

中环,香港政经中心,举凡政府总部、立法会、国际金融中心(IFC),都聚集于此。「以前到中环的高级餐厅,大家碰面说的是:『Good morning!』现在变成:『早上好!」一位香港资深财经记者如此描绘当地人群组成的改变。

中资执掌香港金融业,成为现在香港金融人最常议论的话题。

中环外商招牌变少了投顾叹:「从世界杯变踢中国杯」

回归前,香港的10大上市辅导券商,全都是外资港商,如今却只剩下美林一家外资,其余皆是中资券商。

回归初期,香港股市挂牌的企业中,仍有一半是外商,一半是香港本地、东南亚华商;但目前已有超过一半是中资企业,外资剩不到三成。一位外资银行投顾分析师就用香港人最爱的足球运动比喻,「以前香港踢的是世界杯,现在踢中国杯了。」

过去30年,香港一直做为中国走向世界窗口,连深圳今日制造业基础,也是港商在1980年代打下。但,当中港经济紧密融合,未来,香港究竟要做「世界的香港」还是「中国的香港」?

若香港选择成为后者,原本公平公开、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则,是否会因为中国而改变?

中国潜规则渗透金融圈对冲基金经理:港人要公平竞争

「香港人要的是fair play(公平竞争),」资深对冲基金经理钱志健说,支持「占中」的他,曾在去年参选香港交易所董事,却罕见的遭到港交所公开发函要股东别投他。

他担忧,当香港过度依赖中国,上至政府、下至企业,决策都会以中资为优先,有中国背景的企业也较容易获得融资,「他们会说『帮我搞定』,黑色也会变白色。」

自英国时期建立的法治,是香港傲视亚洲的特色,如今却已遭到动摇。

20年来,香港人看着法治受到北京干预、国际化特色变淡、新闻自由度在国际排名评比恶化,甚至担心从小到大说的粤语、写的繁体字,也会消失在记忆中。

香港新任特首林郑月娥在上任前接受访问时说,未来会在幼童阶段,就培养香港人「我是中国人」的观念。

2008年,港府开始推行「普教中」政策,建议中小学使用普通话来教中文,取代香港人惯用的粤语,但是政策推行近10年,香港人愿意使用普通话的比率却不到2%,比英语还少。

「有时候看到穿香港学校制服的小学生聚在一起,讲的却是普通话而不是粤语,那种感觉很惊讶,我们是香港人,会不会有天连自己的母语都不能说?」1997年出生、目前正就读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的朱安妮难过的说。

今年5月,《商业周刊》赴深圳采访,途中遇到一位在中资电子大厂工作的「老深圳」,他来深圳超过10年,见证香港、深圳竞争关系演变。

问他港深两城,未来谁胜谁负?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香港还有的一切优惠,都是中国政府给的,如果不给,香港什么也不是。」

这番话虽然不尽正确,却也充分反映出,当中港地位此长彼消,中国人看待香港的态度。

香港终须做出取舍。最怕的是没有明确的方向,想要脚踏两条船,结果恐怕会是国际化地位继续下降,中国化也比不上其他中国城市,落得两头皆空。

虽然,距离邓小平承诺「一国两制,50年不变」期限还有30年时间,但是香港人在前20年早就感受巨变。现在的香港,已经没有犹豫的空间。

【更多报导

美国女婿台湾:「住在这里」像天堂,但「在这工作」,真是一无是处

排队3小时吃一兰拉面?台湾年轻人心声:工作多做多累,下班不玩乐打卡不然要干嘛

名嘴癌逝,一个残酷事实:以陈立宏案例,什么普通保险都帮不了忙!

低潮时花11天从台北走回台南...卢广仲一年后体悟:过好今天,可以为明天的自己打气

湿气排不掉,久了就变「脂肪肝」!中医师:2种食物别再吃,甩开湿滑黏稠的体内废物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