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创造两岸第1.5层建设性管道

旺报社评

卫福部长陈时中日前透露,考虑有条件缩短已施打疫苗入境旅客居家检疫时间至7天,大陆疫苗有望在认可范围内,希望争取在6月成行,大陆涉台媒体一改以往的批判嘲讽,很快做出正面报导。结合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在福建释放的「通、惠、情」对台讯号可以判断,恢复两岸民间交流应是今年双方政府的共同目标,这也形成两岸执政者相向而行的第一步。

恢复民间交流是共同目标

两岸民间交流的恢复,看似是一方或者双方政府宣布政策松绑就可以办到,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在错综复杂的两岸政治氛围下,恢复民间交流「知易行难」,过程中会面临各种观念分歧、标准差异、互信不足以及各自民粹压力等种种阻碍。一旦处理不善或爆出突发意外,纵使双方都有心,都有可能令之前艰难积累的善意付之一炬。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两岸应该秉持「稳健互谅、有序分阶段、先单边后双边」的理念,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恢复两岸人员交往。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层次:第1层是两边政府可以主动做、单方面做,基本不需要沟通协商部分;第2层是两边需在既有协议机制下或授权机构展开沟通后,共同推进和解决的部分。时间紧迫,正如陈时中所预计,两岸在今年6月就应该做好第1层工作,为第2层涉及事务性的沟通协商打好基础、创造善意互信氛围。

对蔡政府而言,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在3月19日首次宣布恢复大陆商务人士台后,清明节前应该首先尽快松绑对来台探亲的限制。毕竟这部分受影响群体的需求最为强烈,但检疫容量并不大,台湾完全可以承受。同时,开放持居留证人道签证的大陆人士来台,陆委会和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完全可以「技巧性地将上述措施的生效日期安排在对外国籍人士之前,这无疑可以传递给陆方「两岸一家人」的讯号。

其次,交通部应该尽快重启对两岸客货运航点恢复的评估,陆委会和指挥中心不应再设置任何防疫或政治障碍。早在去年6月就传出交通部拟松绑两岸客运航点限制,至少让「载货载客」的两岸航线先恢复起来,但一方面指挥中心不同意,另一方面陆委会也碍于当时两岸及中美紧绷情势,未能批准。没想到这一拖就是大半年。大陆早就控制住疫情,境内产能全线恢复,目前两岸客运完全不能满足现实的经贸需求,且近日深圳台商致信陆委会、海基会要求两地复航,蔡政府没有理由再拖延或拒绝。

朝春暖花开目标相向而行

由于去年以来,疫情下大多数的两岸人员交流管控政策基本上都是由我方提出,大陆对台湾民众登陆始终「敞开大门」,除了14日基本隔离外并未额外设置政策障碍。因此,当蔡政府有心逐步松绑两岸交往,且原本持强硬态度的指挥中心亦愿意配合承认大陆疫苗,那么大陆一方面在公开表态上应予以客观正面的肯定,另一方面则需要在一些相关领域的措施上同步做出调整。

例如蔡政府若推动「打疫苗减7日」的居家检疫新政,并承认大陆国药科兴等疫苗施打纪录,那么大陆是否可以在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较多台商台胞的省市,同步试点在抗体测试基础上,对入境的台湾民众采取「打疫苗减7日」的安排呢?这不仅可以体现出两岸同步恢复人员往来的善意和默契,也变相鼓励更多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民众打疫苗,反过来更以事实向台湾社会证明大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恢复航线、认可疫苗、缩短隔离,这是两岸恢复民间交流的三大指标,也是两岸从「第1层(单向松绑)」到「第2层(双向沟通)」恢复良性互动、从破冰到融冰的必经之路。民进党不会接受「九二共识」这4个字,大陆也不可能向蔡政府妥协,两岸官方、准官方互动遥遥无期,这就需要创造「第1.5层」的建设性管道

「第1.5层」的建设性管道应包含2个部分:第一是两岸二轨智库的直接对话,传递彼此最准确、权威的讯息;第二是两岸授权下的专家论坛。不久前大陆曾举办了两岸防疫视讯交流会陆方卫健委高级别专家与会,但遗憾台方受邀者「偏蓝」,代表性有限。

疫情爆发后,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下的讯息交换机制一直畅通,双方可利用这个管道,促成一场两岸官方授权下的疾管专家视讯对话,对疫情下如何恢复两岸往来展开讨论。如果得以办成,标志着两岸有望走出疫情下的封锁与对立,朝「春暖花开」目标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