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吃药没用?医提「鉴别关键」无奈叹:种类真的超复杂!

台湾迈入高龄社会,失智症人口也越来越多。(图/免费图库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台湾迈入高龄化社会,失智症人口也越来越多。医师指出,失智症种类复杂度高,分别有「退化性阿兹默症血管型、额颞叶型、路易氏体亨廷顿氏失智症」等,虽然早期症状相似,但治疗方式和疾病进程不同,根据统计显示,早发型失智症患者需要4.4年才能正确诊断,因此早期确诊相当重要,现今也可透过「类淀粉蛋白正子造影」鉴别诊断。

台湾65岁以上失智症盛行率为3%-30%(每5岁倍增),每40分钟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林口长庚医院核子医学科教授林昆儒以阿兹海默症失智症为例指出,在患者大脑中可发现异常蛋白质堆积,从脑部出现生理变化到产生临床症状,历时约15-20年。

林昆儒解释,脑神经细胞运作时会产生「乙状类淀粉」,这些淀粉样胜肽一旦产生不正常沾黏,就会形成斑块,因此评估大脑斑块是鉴别诊断失智症的最早期指标之一。

一名失智症患者家属谢小姐也特别分享父亲罹病经历。她表示,父亲初期会像机器人一样,不断说重复的话、常常迷路脾气越来越暴躁、一直喊饿疯狂进食、出现幻听、上厕所无法自理、看着妻子阿母等,初期诊断是阿兹海默症,但后来不仅没比较稳定,脾气暴躁还会动手打人,再进一步检验才发现是「额颞叶型失智症」。

▲失智症不仅容易和老化混淆,种类复杂度更高,提早鉴别诊断相当重要。(图/记者赵于婷摄)

台湾临床失智症学会理事长胡朝荣说,像谢先生这种出现无法控制情绪的现象,会推测和额颞叶型有关,但苦无可靠的检测佐证,最后使用当时仍在临床研究的「类淀粉蛋白正子造影」技术才排除阿兹海默症,确诊额颞叶型。他也提到,就是因为一开始没确诊类型服用针对阿兹海默症的药物才没有效。

「失智症是非常刁钻的疾病!」胡朝荣说,失智症不仅容易和老化混淆,种类复杂度更高,临床必须用排除法来找出患者到底是哪类型失智症,除了病史问诊、身理检查和认知功能检测之外,还要加做生化检测、电脑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若仍无法确诊种类,则可经由分子影像检查来鉴别诊断。

林昆儒举例,可利用脑血流扫描来区分阿兹海默氏症或是额颞叶型失智症,或做多巴胺扫描来评估是否为路易氏体失智症,有助在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的时候来确认脑中异常蛋白的堆积,来提早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