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饮将强制标示总糖量、热量 别以为喝「微糖」就不会胖
为了健康,不少人会选喝微糖或半糖饮料,但其实每家店微糖定义不太一样,且珍珠、椰果等配料暗藏许多热量。(康健杂志提供)
为了健康,不少人会选喝微糖或半糖饮料,但其实每家店微糖定义不太一样,且珍珠、椰果等配料暗藏许多热量。有鉴于此,食药署公告新制,未来现场调制饮料需标示总糖量、总热量,让民众一目了然,也是政府推动减糖政策的一步。不过,早餐店和夜市、小店等非连锁店家,这次不在列管范围之内。
食药署最新公告「连锁饮料便利商店及速食业之现场调制饮料标示规定」,加强规范手摇饮、咖啡、果汁等饮料标示。明年元旦起手摇饮「加料」总糖量与总热量全都露,包含加料的珍珠、布丁等都要计算,未依规定标示者,最高可处300万元罚锾。
一般供餐的中西式餐厅、早餐店或是连锁餐厅等不在此限,这次新制主要规范的对象是连锁饮料业、便利商店及速食业,4大改变如下:
1. 总糖量和总热量要标示清楚(含配料),将现行添加糖量及该糖量所含热量的标示,修正为「应标示该杯饮料总糖量及总热量,且两者得以最高值表示」。糖量可以换算成「方糖数」标示(每颗方糖以5公克计算)。例如标示为,「总糖量○○公克,总热量○○大卡」或「总糖量○○颗方糖,总热量○○大卡」或「总糖量最高值○○公克,总热量最高值○○○大卡」。
2. 茶、咖啡饮料中的茶叶及咖啡豆须标示原产地(国),若原料混合2个以上的产地,应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标示。
3. 总咖啡因含量标示方式的规定,除了原订以红黄绿标示(红色代表咖啡因≧201毫克/杯;黄色代表咖啡因101~200毫克/杯;绿色代表咖啡因≦100 毫克/杯)区分外,也可以直接标示该杯饮料的总咖啡因含量,得以最高值表示。
4. 果蔬汁含量未达10%者,品名应标示为「○○饮料」或等相同意义的字样,更明确果蔬饮料的标示。
每家手摇饮「微糖」定义皆不同,有些饮品即使微糖仍然超过建议标准,需特别留意。(康健杂志提供)
◎喝「微糖」饮料就不怕胖? 错!仍有含糖量超标风险
其中和民众最引发关注的就是手摇饮料,过去只要标饮料热量,但新制上路后,饮料内的加料珍珠、椰果、布丁等热量和糖量也要一并计算在内,且考量业者标示可能有困难或有误差,可标示可能范围的最高值,若要标示实际值,则误差范围不能超过120%。饮品若有分大中小杯等容量,则应依各容量标示其总糖量及总热量。
食药署食品组科长李婉媜表示,新制要求业者标示出饮料中糖量与热量的最高值(全糖),目的是希望让消费者可以更清楚自己喝下的成分,并依照自身状况再去跟店家调整糖量,消费者也可依据全糖的数值,自行估算七分糖、半糖或是三分糖的含糖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标示出最高值(通常是全糖状况下),但不代表各饮品调整成微糖或半糖,糖量就不会超标,台湾营养基金会执行长吴映蓉指出,以1杯「微糖」的梅子绿茶为例,含糖量其实也相当于「10颗方糖」,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每日糖分摄取量不超过25~50克(约5~10颗方糖)相比,1杯就已达到上限,更别说还要加上其他饮食中的含糖量(如水果、糖醋肉等等)。
所以吴映蓉建议,除了标示出全糖状况下的最高值,微糖、半糖、少糖各种情况下的总糖量与总热量,能一并标示出来会更好。
●果浆、冬瓜露都算配料 未来均将纳入计算
配料其实是不少手摇饮暗藏的陷阱,根据董氏基金会过去的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业者都有标示饮品的含糖量或热量,但由于所标示的含糖量和热量可能不含配料,实测发现标示与实际数值相差逾6倍。
目前的标示规定,糖量和热量的数值得不含食材配料,因此饮品中含有的果浆、冬瓜露、粉圆、红豆、绿豆等配料,其糖量和热量皆不需纳入标示,这容易使消费者低估手摇饮的实际糖量与热量。
至于不少民众爱客制化饮料,李婉媜表示,新制计算方式有将配料一并纳入计算,将有助手摇饮总糖量和总热量的公开透明化,供民众参考,目前也有建议业者可针对贩售的单份配料自行标示,但目前并没有强制规定。
吴映蓉则建议,由于市面上配料多样繁杂,建议食药署可针对几种常见的大众饮料(如珍珠奶茶、蜂蜜柠檬芦荟等),制定出一套SOP制作方式,例如煮几克珍珠时要加多少糖等,让业者有方法可以统一,不要再有各家糖量定义不一的状况出现,也让消费者更易懂。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