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泳霖》拜登对陆「第三条路」可行吗
美国总统拜登19日在白宫透过视讯方式,向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演说。(路透)
拜登就职后透过数次演讲、专访,以及近期在G7峰会和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谈话,已经把新政府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中政策清晰完整地向国际社会介绍。简言之就是,拜登希望与自由民主阵营共同探索出一条与中国相处的「第三条道路」。
为何称之为「第三条道路」,因为这牵涉到美中关系与实际对比的「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人们熟知的「修昔底德陷阱」,即中美必有一战的情境,无论是冷战还是热战,故相对应的「道路」就是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打压与遏制。第二种选择是「金德伯格陷阱」,指的是中美国力逐渐逆转过程中全球领导力出现自然转移的情境,与之对应的「道路」就是10年前美中共管全球事务的G2模式,这虽是北京乐见,但在今日,无论是华府朝野菁英还是其他西方国家,都对此充满排斥和焦虑感。
很显然,拜登政府已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重申「我们不能也不会重返冷战的对抗与僵化道路」,众多与大陆有紧密经贸联系的西方国家亦不愿和北京正面对决,而川普时期吃力不讨好的抗中政策也不受华府建制派认同,故美方在主观、客观上都很难走回「老路」。同样地,「佛系」接受中国崛起及忍受北京愈来愈大的国际话语权,也在美方眼中视为「邪路」,故拜登上任后的对中基调虽较前任温和稳健,但还是把美中「竞争」放在最重要、最优先的位置,鲜少谈及「合作」,即便偶尔提及也用了平淡中性的「work with」而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cooperate」。
由此可见,拜登既舍弃了冷战式对抗道路,又同时强调「民主vs专制」阵营竞争的必要性,展现出拜登在美中关系前景「两种选择」之外,希望走「第三条道路」的愿望。换言之,美方建制派仍期待塑造出一个政经分离、政冷经热、以经促政的对中政策路径,优先透过握紧国际规则主导权、以「驯龙」为手段,逐步引导大陆经济多元化、逐步削弱北京政权对经济资源的掌控。
然而,上述路径的可行性实在存疑。相较于川普、蓬佩奥等人对中政策是「战略清晰,战术混乱」,拜登政府的对中政策却是「战术清晰,战略混乱」。也就是说,拜登政府深知现阶段要避免与大陆对抗,也要在与北京的竞争中寻求合作空间,但拜登口中「长期而激烈的竞争」究竟为了怎样的长远目标?美国及西方阵营是否还有能力和决心改造中国大陆的现行政治体制?恐怕民主党政治菁英内心也没有答案。
因此,拜登政府4年注定对中国大陆「有战术没战略」,自然也很难让北约、东亚的传统盟国对中保持统一阵线。如此一来,国际秩序将进一步滑入「真空期」,美国主导全球事务的能力仍将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而这样的状态恰好是北京所认知的「战略机遇期」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理想演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