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 得被毁在政治手上吗?
▲(图/记者季相儒摄)
最近,新闻又在「回锅热炒」人才外流现象,还引用英国牛津经济学院(Oxford Economics)在2015年公布的一项预测,指称2021年台湾将出现全球最大的人才缺口!有一家媒体更如此下标题「台湾薪水太低,4年后恐怕找不到人上班!」还说到时候,台湾的「人才赤字」(Talent Deficit)是-1.5%,比日本-1.4%、南韩-0.9%、美国-0.8%、德国与新加坡-0.6%、澳洲-0.5%、中国0%都还严重。
请注意,这是2年前的报告!当年赴海外工作的台湾人共约72.4万人,远高于10年前(2005年)的34万人,其中超过7成至少有大学学历,高达58%的人前往中国工作,而有15.4%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2011年时,时任总统的马英九便说这是「国安问题」;到了今年4月,他在参加一家杂志的调查发布时,却改口说,面对台湾人才外流至香港、新加坡,不必过度忧虑,一旦改善台湾环境后,人才自然就会回来。因为民国40、50年代的时候,台湾许多人才都到美国发展,等到台湾发展半导体业后,人才都回流。他还比喻,台湾人才到国外发展,「好比把钱存在外国银行,等到撤回存款,也顺便带回利息」。
马先生爱说傻话,大家都知道,这不也是第一次!民国40或50年,离今天大约60年前,而时代的巨轮飞快向前转,3年就是一个世代的嬗递,世界的变化目不暇给,这种白头宫女的论调,让人有今夕是何夕的时间错乱感。
在马英九留学的那一代,是大学毕业后才出去,且多半是去了美国,滞美不归的学子不在少数;即使回来,也都赶上台湾经济起飞,抢得先机、占尽优势,不是位高权重当起大官,就是创业有成,享尽荣华富贵,或在外商、大企业担任高阶要职,领取高薪。这是学成回国后有利可图的一代,当然愿意回来,站到时代的浪头尖上。
但是今天,台湾不一样了!
很多年轻人是在高中毕业后,直接被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大学挖走,他们在未成年时到当地就学,接着是就业,然后成家,落地生根,要回来的可能性极低。即使有人想回来,也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薪水太低!
薪水低,代表什么意思?是国家的竞争力,以及国家的前途发展。现在不要说年轻人回不来,父母也希望他们不要回来,因为不知道回来的理由是什么,大海茫茫、一片浓雾,伸手不见五指,看不到这艘船的定位、前行的方向,也看不到未来要航向何处。
人才赤字,又是什么意思?就是人才空洞化,企业找不到人才。这也不是新闻!万宝华在公布全球人力调查报告时指出,在征才上,台湾的企业痛苦指数全球第一。今年更进一步指出,66%企业对人才外流表示关切。也就是说,企业老早就感受到少子化与人才外流这两把利刄,将重挫台湾的企业营运。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当台湾年轻人往外走时,是被当作人力或人才?依照台湾的外语能力,以及大学生的教育素质来看,竞争力不见得优于东南亚,将自绝于白领精英,改往服务业的方向发展,比如服务生、护士、安亲老师、保母等。当一波一波人力出走,政府要担心的,是这一代年轻人被全球「定锚」成哪一种人才?而这也是国力的象征。
马英九先生已经下台,可以不理他的傻话,可是我们想问的是,现任总统蔡英文怎么看这件事?我不得不说,这个问题非常严重,需要政府极大的魄力,以及全民的共识,或许还有机会力挽狂澜,创造一线生机。不过依照台湾的蓝绿对立激化,我是灰心的。
●洪雪珍,专栏作家,职场理念:成功都是努力来的!目前任职yes123求职网担任资深副总经理,商业周刊专栏作家。本文原刊登于洪雪珍粉丝页同意授权转载。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报有删修权。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