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家/海外投资比重高 风险管理成为寿险业关键

▲2025年,IFRS 17公报将在台湾适用实施,国内寿险业将面临极大的经营挑战。(图/pixabay)

文/纪翔

台湾保险海外投资高达68%,不仅承受汇率风险,更凸显结构性问题,加上IFRS 17公报将上路,势必对会计准则带来冲击,寿险公司应及早因应与防范,避免再出现问题寿险公司,影响保户权益。

观察寿险市场多年的政治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系主任彭金隆坦言:「全世界没有一个寿险市场,像台湾这么诡异!」每年收取高达2至3兆元新台币的保费,但国内投资工具却不多,才会出现68%以上的国外投资比率,承受极大的汇率风险,若台湾有够大的资本市场、够多的投资工具,哪家寿险公司会花这么大的成本去投资国外?

同时,数十年来奠定的业务员销售体系及市场竞争,让寿险公司吸收保费的脚步停不下来,再加上台湾10多年来处于低利率环境,这几年买保单民众都有「尝到甜头」,寿险公司的利率的确比放银行定存高,风险又较直接投资基金或股市低,而寿险公司因为可到海外投资,也的确给得起保户较高的利率,彭金隆说:「这些钱若回到银行或让民众流往海外,真的会比较好吗?」

二率一价」影响寿险获利及经营方向

彭金隆指出,从2002年台湾急速进入低利率环境后,台湾寿险业就出现「三高一低」的问题,即国外投资比率高、股权投资高、负债高,但同时间资本却低,因此深受「二率一价」的影响,即利率、汇率与股价牵动寿险获利及经营方向。

针对近期各界纷纷讨论台湾寿险业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担心再出现问题寿险公司,彭金隆表示,即便金融市场波动、去年寿险财报数字不好看,但寿险保单几乎都是长年期,就连储蓄险保单要解约也要先扣费用,保户未必会因一些风吹草动就解约,所以寿险业其实不像银行,不会因未经查证的消息就出现流动性风险;同时,近年寿险业积极销售利率变动型保单,这些利率是不保证的,不存在利差损风险重演的问题。

虽然国际上保险负债以公允价值评估的IFRS 17公报将在2022年上路,金管会规划给予国内寿险业3年缓冲期,即2025年才适用,届时台湾也可能得大量增提、当年度可能出现重大亏损。彭金隆亦分析,各国监理官对IFRS 17都有裁量空间,只能说这会是未来寿险业极大的「经营挑战」,不算重大「经营风险」。在2025年接轨时,早年高利率保单的利差损必须「现形」,列出准备金提列不足的公司。

彭金隆也分析,金管会目前有四大担心,一是寿险公司大量销售趸缴储蓄险保单,若利率快速反转,客户大量解约要转往其他工具,就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风险;第二是过度依赖银行通路,支付过高的佣金,侵蚀利差益,造成寿险公司资产虚胖;第三是寿险公司为了承诺高利率,去投资高风险商品,资产价值波动大,造成净值比过低、杠杆比过高;四为IFRS 17要提列大量准备金,但各公司出售值钱资产虚增盈余,股东不愿拿钱增资。

▲学者建议金管会应建立属于台湾的监理方式和适合市场的监理指标,让台湾寿险业更健全发展。(图/《ETtoday新闻云》资料照)

落实RBC及指标监理 有问题立即纠正

但这四大担心在彭金隆看来,都没有那么严重,第一是寿险公司近年销售的利率变动型保单,宣告利率是不保证的,与早年保证6%、8%的保单性质根本不同,现在宣告利率降不下来是市场竞争造成,金管会出手后,4月马上降下来;第二,若银行通路收太高佣金,这几年金管会不断要求不得有费差损、费率资讯揭露等,都可以防范此问题。

第三是净值比过低,代表寿险业资产成长速度远高于资本增幅,金管会当然希望股东多多以普通股增资,但彭金隆说,保险法最早是以净值作为监理指标,后来才改用美国「比较先进」的风险资产为基础的资本计提,就是现行的RBC指标,再加上保险法已有立即纠正措施,已经大幅减少监理机关被政治力干扰,直到寿险公司净值为负还不能处理的机率。

再加上安定基金近年也积极累积保费,彭金隆表示,只要金管会落实RBC及相关指标监理、有问题立即纠正、要求增资或调整资产,应不会出现如过去几家净值负数极大的问题寿险公司。

第四则是彭金隆认为,无论是IFRS 9或IFRS 17等公报,都不足以充分表达寿险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因为这些公报都是假设「现在即为永远」,用季底的市场状况去衡量寿险公司的价值,对短期持有的股票投资人有帮助,但对短期内无法解约的保户或要求长期稳健经营的监理官反而是种干扰,这些财报准则有过度乐观或落井下石的倾向,例如去年第四季的净值大蒸发,跟今年首季的净值大量增加,让寿险公司的财报常令人有「如梦一场」的感觉。

不能只看财报 应追求适合监理指标

「若监理官只看财报监理,会完蛋!」彭金隆说,会让寿险公司经理人追求短期财报利润,就好比外汇完全避险,只是财报稳定好看,但每年付出去几百亿的避险费用是「真的不见了」,越避险体质越弱,因此彭金隆认为金管会应有自己的监理方式、适合台湾市场的监理指标,甚至有些可能跟财报脱钩,将过度乐观的部分消除,追求相对稳健或可冷却过热市场的监理模式。

曾担任金管会专任委员的政治大学风管与保险系教授张士杰则分析,寿险业的问题要分二大块,一是「追求卓越」,另一块是「求生存」。部分寿险公司已有稳健的获利能力,对于未来各项挑战,关心的是获利是否还能持续成长,能否发出稳定的现金股利,能否争取更多投资人、保户认同,若获利衰退或长时间发不出现金股利,面临的就是外资出走、股价下跌。

但也有一部分是许多指标可能在及格边缘、大股东已无力再大幅增资的公司,要面对的就是在新会计公报、金管会加强监理力道下,能否找到策略性投资人、说服股东增资等,这些公司面临的就是能否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会不会为政府创造更大的问题。

▲寿险业大举投资外币资产,使汇率风险成为影响经营获利的不确定因素。(图/记者李毓康摄)

面临经营严峻风险 应强化产业体质

台湾寿险业未来5年面临许多风险,但有四大经营风险较为严峻,第一就是国外投资比率过高的汇率风险,台湾资本市场规模过小,在银行利率10%左右时,寿险公司卖预定利率8%的保单,但在台湾步入低利率环境后,早年的高利率保单就出现「利差损」,这是历史的共业,但后来市场竞争激烈,业务拖着财务走,寿险公司的利率竞争停不下来。

1999年时寿险业国外投资占其可运用资金的比率仅4.1%,2002年升至16.4%,2005年达到30.5%,2007年再修保险法,提升国外投资比率最高拉到可运用资金的45%,投资上限似乎尘埃落定,直至2014年再次修法,放宽投资国内以外币计价债券,也就是国际板的投资金额可不计入国外投资限额,让寿险公司实际国外投资比率急速拉高到68%以上,「其实真实比率更高」,因为寿险公司在国内投资很多新台币计价基金,实际上投资的也是海外债券、股票。

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资产是用外币计价,当新台币、外币汇率波动时,这些外币资产的评价不确定性就大幅提高,「汇率风险是条不归路。」张士杰坦言,国外债券很多都是20至30年期以上,如何避险?要付出一去不回头的避险费用进行传统避险,还是要用一篮子货币,抑或是自然避险,将是国内寿险公司未来5年都无法摆脱的难题

第二大经营风险是宣告利率与市场竞争的难题,寿险业总是以广大业务员的生计为理由,让业务走在财务的前面,但说实话,面子与里子不能兼顾,寿险业务员必须转型,若是业务员无法卖难度较高的保单,就可能不适任,要追求分期缴、保障型、对寿险公司利润高的商品,但是业绩排名可能会下滑,寿险公司也必须要考虑是否还要用高宣告利率在银行的通路上大量吸收资金,增加投资的压力。

第三大风险是接轨IFRS 17与股利政策,新公报对寿险业发展、经营与获利都会有极大的影响,同时金管会现在要求寿险公司获利都要保留在帐上,准备未来接轨时降低财务冲击,但可预见,未来5年寿险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能力会下降,对各公司留住投资人将是一大难题。

第四大风险为资本管理与财务杠杆,2018年底寿险业净值降到1兆1千亿元左右,比2017年底少了2,600多亿元,净值占资产比降到百分之4点多,张士杰说:「保险业本来就是高度杠杆的行业,但净值比太低也是种警讯。」且全球在几次风暴后都验证,金融机构的普通股才是最后能承担风险的工具,金管会势必会要求股东尽量以普通股增资,未来5年恐怕会有不少公司面临这样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