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遮不登记建商为何森77? 原来是现行制度有缺失不想改

▲2011年推出的制度有缺失,造成中间有套利空间建商想让这个缺失一直存在。(图/记者叶佳华摄)

记者陈佩仪台北报导

去年底内政部修法通过,明定2018年起申请的建照屋檐、雨遮皆不登记、不计价;眼看新制真的要上路,近来又有建商跳脚,呼吁政府能暂缓实施。究竟建商到底在害怕什么?原来,是因为现行制度有缺失,建商有「诱因」可提供给投资客,一旦新制实施,少了这些诱因给投资客,未来预售屋将更难卖。

其实早在2011年,内政部就拟取消预售屋雨遮、屋檐的登记与计价,但在建商代表向当时的行政院长吴敦义游说后,吴就让政策停留在「可登记不计价」;无独有偶,内政部原拟今年起取消登记与计价,在建商代表再一次陈情后,又新制延至明年一月起适用,让业者再拥有一年的缓冲期

眼看新制就要上路,近来又有建商跳出来抵制,呼吁政府能暂缓实施,究竟建商到底在害怕什么?

屋比趋势研究中心总监陈杰鸣表示,很多不肖商都靠雨遮、屋檐来偷坪数多赚钱,新制上路后,建商就没办法靠这赚钱了;此外,未来建商可售面积将少了5~6%左右,在总价不变状况下,可能会出现拉高房屋单价来反映的状况,但单价上涨,消费者感受会不好,房子会变的不好卖。

不过建商跳脚的原因,除了一般消费者的感受外,投资客才是最大原因,因为2011年推出的制度有缺失,建商想让这个缺失一直存在,才如此跳脚。

陈杰鸣指出,2011年推出的制度是预售时可登记不计价,但成屋时变可以计价,造成中间有套利空间,建商有素材投客或是消费者。

举例假设坪数42坪、其中2坪是雨遮,房价每坪60万,因雨遮不计价,总价就是2400万,有的建商会以不含雨遮的价钱卖给投资客;等到成屋后雨遮变成可以计价,就多出2坪,单价平转马上净赚120万;但新制度实施后,屋檐雨遮都不登记不计价,成屋后亦同,少了这个诱因,未来预售屋将更难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