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家/科技巨擘疯抢AI人才 PTT之父叹「台湾有却留不住」

▲2017年是人工智慧抢尽锋头的一年,不少新创公司正积极抢攻这块大饼。(图/视觉中国CFP)

采访、撰文张舒婷

近年来,各界喊着发展AI(人工智慧)喊得震天价响,究竟AI商机的饼有多大?根据IDC(国际数据资讯公司)的估算,全球人工智慧的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172亿美元来到2019年的486亿美元。麦肯锡研究报告则指出,至2025年,AI的颠覆性技术将给全世界带来多达14兆至33兆美元的经济效益。

有鉴于此,政府已对外宣示,2017年正式进入「AI元年」,科技部也估计,未来将投入160亿元建立AI的研发平台服务。由此可预见的是:未来各个行业都存在大量AI人才缺口,所以国内也积极培育相关的数位人才与产业

对于长年以科技制造业闻名的台湾,有哪些机会与挑战?对于金融业而言,又该如何面临这波AI浪潮?这是全业界最关注的。

为了配合政策,并成为推动AI产业链发展的推手,资讯软体协会号召产官学界携手合作,11月16日共同成立「AI大数据智慧应用促进会」,目标是成为国内第一大AI智慧应用服务的推动平台,期盼未来无论是在B2B(企业对企业)或B2C(企业对消费者)领域,都能让AI应用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产业AI化、AI产业化根据AI大数据智慧应用促进会的统计资讯,目前报名参加AI大数据智慧应用促进会的单位,已来到415家,其中375家都是一般产业主,其余则是学校、研究单位、政府机关等。

「Soft power is changing the world(软实力正在改变全世界)。」资讯软体协会理事长月香于成立大会致词时指出:「AI的出现,让大家重新思考软实力与硬实力加乘后的影响力。」

此时此刻,「AI大数据智慧应用促进会」成立,还有一项意义:台湾产业转型,正面临「五缺问题」(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的瓶颈,如今AI技术锐不可当,各界专家齐声指出,AI大数据智慧应用或许是五缺问题的关键解方

经济部长沈荣津表示,不论商业、农业,甚至是营造业,都有越来越显著的自动化趋势,运用人工智慧技术促进「产业AI化」、「AI产业化」,也是政府既定的重要政策。促进会甫成立,便吸引超过400个单位加入会员,其中9成都是一般企业,显见业界普遍都已经嗅到AI时代正式到来的趋势。

AI大数据智慧应用促进会会长、程曦资讯公司总经理张荣贵表示,为了配合政府推动「五加二产业创新政策」,全面启动产业升级转型,工业、制造业必须走向「服务化」,而服务业也必须更科技化、国际化,提供更多加值服务。

张荣贵也强调,发展A I应用,「数据」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台湾拥有世界闻名的制造业技术与人才素质、优质的医疗及服务,又有完善、丰富的劳保健保资料,这些数据将来都会成为推动产业AI应用的利器

不过,迈向「AI元年」后,如何成为产业界的新兴应用?台湾以中小企业为主,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各产业开放资料,将典范转移到中小企业,进而创造新的智慧应用、智能服务。

日后,促进会将以「服务机器人应用」、「人机协作应用」及「服务创新应用」为主轴,推动产业AI化,并结合学术界研究成果,找寻产学合作的好机会,落实AI研发成果,应用到产业面、生活面上。

全世界都在挖角AI人才

台湾在发展AI方面,的确有其优势,包含大量且素质整齐的人才、顶尖学术研究能力,以及台湾厂商强大的硬体制造能力。不过,当然也还有许多困难必须克服。虽然台湾有发展AI的合适人才,但如何「留住人才」,又是大哉问。

「论人才,我们绝对是国际上一流的。」全台最大社群BBS论坛创办人、台湾AI实验室创始人杜奕瑾感叹,相较于亚洲其他国家,台湾培育AI人才的能力固突出,但吸引、留住人才这一块,还有加强的空间。根据他的观察,全世界都在积极挖角AI人才,唯有台湾,他真的感受不到那种魄力。他也建议,目前台湾可以设计一些相关证照,让有兴趣与相关专业的人来考取。

再者,习惯制造业的思考模式,欠缺软体思维、用户导向思维,也是台湾发展AI应用一大弱点。杜奕瑾强调,AI要创造的是新的体验,「绝对不要复杂,是你我身边、藏在我们身边,最容易感受到的体验。」比方说,金融业的客服数据应用、精致农业的应用,就是「有感」的体验。

杜奕瑾也提醒,除了将AI应用于产业外,台湾更不能忘记,应该开始走向「A I产业化」,唯有供应、需求两端同时被扶植,产业链才会完整。

目前台湾多数都还在谈「产业AI」,但如果不将AI技术本身也发展为一项产业,技术根基将会快速流失,喊着发展AI可能就慢慢沦为口号,也是我们必须慎重留意的。

▼台湾银行家12月号双封面。(图/金融研训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