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正名原住民语言面临存亡危机 语言正义何时平反?

王商益/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联盟执行长

2018年立法院通过《国家语言发展法》,明订国家语言一律平等,国民使用国家语言应不受歧视或限制,包含闽南语客语原住民语都被列为12年国民教育阶段部定课程,是台湾多元语言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国家教育研究院近期更着手讨论修订12年国教课纲,预计111年8月除现行国小之外,国中3年加高中1年级都将采必修,可从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语及手语等择一学习。

其中,原住民各族语言虽已被列为国家语言,却有尚未被国家所承认的未正名原住民(平埔族群)语言没被纳入,包含拍瀑拉族、道卡斯族巴宰族西拉雅族等族群。

台湾未正名原住民(平埔族群)数百年来,因历经不同政权殖民统治,致使语言及文化传承遭到国家政策的破坏,在外来政权尚未抵台前,台湾岛屿本来存有至少26种以上的原住民族语言

17 世纪荷兰人将西拉雅语以「新港文书」的方式记录呈现,使西拉雅语成为台湾史上最早被文字化的语言,1936年日本在台湾实施「皇民化政策」,要求岛内原住民使用日语改信日本神道教,使得许多族群语言文化严重流失,1946年国民政府来台实施「国语运动」,严禁民众使用方言,甚至有官员到南投埔里爱兰教会烧毁巴宰族语圣经,使巴宰族人对于说母语产生恐惧,造成母语传承面临断层

平埔各族群语言文化虽遭多次摧残,各族人后代却没有忘记传承祖先智慧责任,例如台南西拉雅族透过母语课程创造母语学习环境、南投巴宰族、苗栗道卡斯族编纂母语辞典绘本将母语透过书本应用在当代族人生活,埔里甚至还存有许多能流利使用族语的耆老,各族群至今皆靠自身力量传承母语文化,更试图扭转外界对平埔族群语言文化已汉化流失的刻板印象

近年政府实施「新南向政策」把东南亚国家语言列为国小乡土语言课程必选一环,而存于台湾岛屿数千年的部分原住民族群语言,却因为尚未受到国家的承认,无法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合法教学使用,导致族群语言面临死亡的危机,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及讽刺,当台湾将尊重多元文化发展视为民主国家重要核心价值,而未正名原住民的语言正义何时才能得到平反呢 ?

热门推荐》

动物森友会哪里好玩?看似简单却隐藏精心设计的细节

►ZOOM不ZOOM有关系 第一线教学工作需要更多关爱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