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朗东/当「她」的真实人生,沦为社会的廉价消遣
▲雄女应届毕业生冯琪淯考上台大医学系,事件后续转折得到社会关注。(图/记者宋德威摄)
雄女学生考上台大医科的新闻,昨天有看到,直觉是「甜点式新闻」。意思是,这类的消息吃了会愉快,但是不吃也不会怎样。甚至长远来看,不吃对身体更好。
直到当事人冯琪淯出来发声明,这件事就有点意思了。
这个新闻会红的主要原因,不是当事人的外表,而是故事内在的张力。
这个故事(在媒体有意或无意,为了吸睛所选择的写法)的原型是这样的:
女性缺少了某些能力、性格或是动能,在与男性相识相恋的过程中,被启发了、教化了、完整了。
惊人的转折来了:在循循善诱、破茧而出之后,女性拥有了比男性更大的格局气量。男性即使不情愿,也必须面对自己不再是关系中的「强者」,必须坦然的接受自己转为弱方,或是关系结束的可能。
故事的原型,当然不等同于事实。事实是什么,我们很难知道,只能靠线索去拼凑。猜测这些事实,对公共生活意义不大。但故事的原型确实有些意思,它反映社会的一些传统观点:
一、男必须比女强。至于强的定义,端看所处的环境中所重视的价值。
二、要配上郎才,也需有女貌。在这个公式下,女性外貌以外的价值变得不被重视。
三、强者有权利、义务、责任,去启发弱者,指导他们过更好的生活。
四、弱者接受启发之后,也有机会成为强者。一旦比原有的强者更强之后,就可以心怀感恩的去追寻(也被期望去找)更强的对象。
把原型抽取出来之后,里头确实是有着许多不公平,确实是有着人生型态的僵化想像。但我先暂时不讨论这个原型(大家认真看也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回到这股媒体跟观众共鸣的戏剧张力……
以一个有观众缘(未必是杰出)的戏剧发展来看,最标准的好结局是男方出来说:「很感谢妳这些日子的陪伴。未来怎样我们没办法知道,但我的心意始终没变。一开始相处的时候,我以为是我在帮妳。其实,不知不觉间,已经是妳在帮我。不,是我们一起面对,一起走过。有妳的日子,给了我勇气,让我能够去面对未来各式各样的难关。」
如果这样,这场传统戏码就完满落幕了。
但真实人生不是戏剧,人们各自人生,也没有必要迎合观众需求演戏。
这毕竟是2018年,不是18世纪。
女方出来了,她花了蛮大的篇幅,去捍卫自己的尊严。她的意思是:「拿到这个成绩,主要靠得是我自己的努力。是我拿心去吊着去挤压着,在赛道上一次又一次的竭力奔跑着所换来的。
这么强悍的主张,可以说得直白浅显、留有余地、近乎面面俱到。这不是因为个人的天才,就是我们的国文教育经过这些年这么多人的努力,确实有了长进。
话说回来,看完这段风波,我在想:谁的成就,哪怕只是一丁点的前进,不是因为一路上看得见或看不见的贵人提拔?哪个成功者不幸运?
一个女人成功了,却要先帮忙切蛋糕分给大家,自己只能分到屑屑。
这确实令我感慨。或许,我们的社会,没有表面上看来那么进步。
好文推荐
●作者温朗东,专栏作家。本文转载自温朗东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