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被遗忘的新中概股

中国世界工厂转型市场,启动企业经营从过去的量化走向质化路线,这股趋势同样推动着台湾概类股的营运调整,各种精进、结盟或退出,进一步打造出新的生态链。

文/吴冠彻

对于地狭人稠的台湾来说,朝向海外市场发展为无法停止的动作,从早期的西进以至于近期的南进政策,无非都是为了替台厂寻找能够发挥长才舞台,就像游牧民族水草而居一般。如今,中国市场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内部结构早出现极大的变化,过去遍地黄金的情况不再,短视近利的作法容易淹没在时代的洪流敏感度高的优先布局转型,后知后觉的则壮士断腕杀出,也让中概族群经历一轮洗牌,呈现出不同过往的结构。

中国近十余年的经济发展可以二○○八年金融海啸作为分水岭,二○○○年十五计划起点,以工业化作为主轴,包括完善的基础建设、建立市场机制、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等政策,加上○一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了与全球各国的贸易往来接轨,透过拥有广大人口红利的优势作为基础,重工业、制造业的崛起,Made in China产品快速渗透海外,世界工厂的美名不胫而走。

概股一棒接一棒

在这个阶段,官方积极推升国内经济成长率,基础建设的造桥铺路,生产需求的盖厂设线,带动中国GDP成长率从八~九,一路走扬突破十以上,并推升了原物料水泥、钢铁出现显著成长。台泥、亚泥或是中钢等类股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大致上是台股最早期中概股的模样,市场规模为台湾内需数倍以上的想像空间,替当时的股价展翅翱翔注入了满满的生命力

而这一波冲刺重工业的结构到了○七年走到最高锋,当年中国GDP成长十四.一六%,写下近十年新高,隔年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经济,唯在中国官方推出四兆人民币的刺激计划挹注,GDP成长率大致持稳还能够维持在九%以上。然而从这个时候中国的市场结构开始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全球经济的复苏疲弱,过度扩充的原物料产能包袱隐忧则在之后慢慢浮现。

庞大内需给予想像力

所幸来自于人民人均所得的逐年垫高,且GDP结构从开发中朝向已开发国家的演进,消费成为了市场下一个关爱的焦点,自此中概股的棒子交给了以内需为导向的族群。而对于一个国家是否可以成为强权,有两大工业不可或缺,其一为航太产业,另一方面则为汽车产业,对于拥有庞大潜在驾驶人的中国来说,发展汽车业成为优先的选择。

因此,政策导向的辅助,加上为了顺利扶植自主品牌业者合资车厂的引进与成立,以作为突破关键技术为目的,对于长期与国际品牌合作的台湾汽车零组件业者,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包括广华KY、江申宇隆英利KY、江兴锻、胡连皇田等公司,搭上过去几年的中国车市崛起及国际大厂供应链策略转变,营运也都跟着起飞。(全文未完)

全文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1938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当期内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