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贫乏 学者:媒体不长进

国际新闻专题2(中央社记者李欣颖、陈家瑜、侯姿莹台北21日电)传播学者指出,国际新闻在台湾质量均缺的主因,在于媒体不重视内容产制和自我提升,往往因收视压力宁可以「鸡零狗碎、光怪陆离」的新闻题材,吸引观众

政治大学新闻学教授冯建三说,台湾不是没有国际新闻的市场,然而国内媒体多半短视,不愿投资,在国际新闻报导上,竞相以煽色腥题材迎合观众。

针对国内媒体在国际新闻市场长期「积弱不振」,政大新闻系系主任林元辉砲火更为猛烈,直指媒体懒惰、肤浅、不长进。

「播新闻像在市场摆摊一样」,他认为,媒体汲汲营营追求短期获利,宁可提供观众不营养也不卫生的新闻博取收视率,也不愿长期培养市场。

除此之外,林元辉批评政府未善尽产业辅导角色,提供足够的奖励惩罚机制,促进市场转型

学者的批评,获得不少新闻从业人员的呼应,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会长陈晓宜便说:「台湾的新闻沦落至此,我觉得收视率是一个祸首。」

尽管趋势如此,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内容事务处处长何吉森表示,仍有不少近期申请换照的电视台承诺提升国际新闻内容产制。

但就实际经营角度而言,部分媒体工作者说,台湾观众偏好重口味新闻,是不争事实

香港凤凰卫星驻台电视记者林秀芹说,台湾政治分歧,所呈现的高冲突性党派色彩似乎也反映在观众对新闻议题的选择上。

她说:「和台湾比起来,香港观众新闻自觉高,也比较会要求节目品质。」

公视新闻部副余佳璋说,国内媒体不重视国际新闻,可能是因为台湾的国际影响力不够。一旦台湾提升国际参与度,媒体对国际新闻的关心自然会增加,近年大陆媒体的演变,就是一个例证。

不过,余佳璋也看好年轻人对国际新闻的需求,他们借由网路旅游接触国外资讯之后,自然会对国际情势产生好奇。

政大新闻系副教授刘慧雯则说,台湾未充分落实公共媒体制度,是造成媒体商业导向原因之一;此外,社会持续推广媒体识读,以培养民众关注公共事务独立思考态度。10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