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大揭密:红树林蓝碳可救暖化 但淡水河在破坏
▲兴大生科系量化研究,揭开红树林储存蓝碳之秘。(图/取自中兴大学官网)
国立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林幸助的研究团队用4年发现,全台红树林的储碳能力为陆地森林6倍,且保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蓝碳也储存在红树林里。因将二氧化碳保存在蓝碳中被认为是现今减缓大气二氧化碳升高及全球暖化的可行方法之一,所以意义重大。其中还发现,污染严重的淡水河却正在影响这整个生态。
据中兴大学公关组报导,此研究团队陆续量化了台湾西海岸北、中与南部主要红树林生态系,包括台北淡水河、彰化芳苑以及台南七股中水笔仔与海茄苳的生物量、生产量、落叶量、碎屑输出量以及分解速率,整合建构了各红树林的碳循环收支模式。
研究还发现,污染严重、高度缺氧的淡水河,已影响到其红树林碳循环,不但降低其碳吸收力,甚至让整个红树林转变为碳排放系统。红树林底土内所储存的碳并非全来自于红树林本身所吸收量,反而多数是来自于上游河川或邻近草泽所生产的有机物,因淤积在红树林所在河口而形成,推翻过去所认为的观念。
▼进一步说,就是环境因素比树种更能影响红树林碳循环。(图/取自中兴大学官网)
台湾2种优势红树林树种因为树密度高,每年每公顷可吸收高达100公吨的二氧化碳,不但高于全球平均值,也是陆地森林的6倍。其中一半吸收的碳储存于树干中,另一半则以枯枝落叶形式掉落于地上。高达83%的掉落地上的枯枝落叶会在一年内分解,然后以颗粒态或溶解态的有机碳经由潮水带出红树林,提供邻近海域生态系食物来源。
因为多数枯枝落叶很快被分解,只有7%所吸收的碳能储存于红树林底土内,因此,分解作用是决定红树林碳储存量的关键因子。林幸助建议,海岸管理应该要将红树林高效率的碳储存能力以及喂养周遭海洋生物的生态功能列入考量。
▼这份研究显示,台湾红树林对全球都有重要意义。(图/取自中兴大学官网)
相较于陆地森林中的「绿碳」,「蓝碳」因为海洋底土环境特性,可以有效累积更多碳。
研究证实,全球重要的「蓝碳」是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沿岸海域,被认为是热带森林中含碳量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因为有机碳不但可以储存于其树干中,亦能保存于深达3公尺的底土内。红树林虽然只占全球热带森林面积的0.7%,全球陆地面积的0.1%,但是其生产力可占全球沿岸生态系统的一半。红树林碳储存量比盐沼、海草床、泥炭土及其他主要森林还要多。虽然如此,各界目前对于红树林碳吸收与储存机制仍不了解。
这份研究的论文日前已获生物多样性领域排名第一名期刊《全球变迁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接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