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错过特斯拉 不能再放过电动机车

台湾电动机车有品牌、有设计、有自有技术,100%的零组件在台湾制造,最有条件发展,也应该是未来国家队主力产业。图为电动机车生产线。图/本报资料照片

特斯拉(Tesla)电动汽车美国上市短短时间市值冲高达8,000亿美元,跻身美国前五大市值公司。更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的零组件有75%是在台湾制造的,证明台湾有电动汽车的制造实力。看看别人,想想自己,台湾的汽车受限于国内市场小,缺乏国际竞争力,电动汽车的发展机会也不大。但台湾有一技术、设计、品牌领先全球的电动机车,却在政府政策的反复、业者的较劲下,丧失不少先机

就后新冠疫情趋势、国际的潮流、台湾的竞争优势,以及消费者福利与政府、企业的规划面向,我们认为台湾发展电动机车有迫切的必要性。

首先,就后新冠疫情的产业发展趋势上,新冠肺炎引发经济与产业趋势的大变革,包括去全球化、去实体化、去弱存强、去污减碳等发展态势。尤其在去污减碳的趋势上,在新冠肺炎后,民众希望洁净、绿色、环保的产品,以及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社交空间,对大众运输工具有一定程度的排斥感。因此,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在全球大卖,甚至在纽约共享电动机车也蔚为风潮。台湾的电动机车有品牌、有设计、有自有技术,100%的零组件在台湾制造,最有条件发展,也应该是未来国家队的主力产业。

在国际间环保意识抬头的潮流上,欧盟最近提出绿色政纲,包括减税、补贴以支持新能源汽车,并设立禁售燃油汽、机车的年限。美国的加州也从2035年起禁售汽油柴油的各种燃油车辆,同时,主要的外派汽车平台如Lyft、Uber,也分别订定2030及2040年前,外派的汽车都将是电动车;日本也公布在2030年前,所有汽车均为电动车或燃料电池车。可见发展电动车,减少污染、重视环保成为国际间的主要潮流。反观台湾,原本政府订定的目标是在2035年前停售燃油机车,2040年前停止燃油汽车。不过,在多方考量与利益团体的较劲下,政策执行的可预测性大为降低。

当然,也有反对人士认为,如果燃油机车全部改成电动机车,会严重消耗台湾的用电量。但事实上,根据目前的推算,电动机车每日平均用电量只有0.56度(以每日13.3公里计算),所以根据现有41万辆电动机车来计算,每天的用电量只有23万度不到,只占台电每日发电量的万分之三。即使台湾1,400万辆机车全部改为电动,也只占台电公司每日发电量的1.2%。

再就台湾电动机车的竞争优势与经济效益观之,台湾的电子资讯业全球知名、全台湾拥有1千多万辆的机车,在机车的发展上,也有深厚的基础,电子资讯(ICT)和机车的结合可以说是强强产业的链结。机车导入ICT,变成智慧行动的载具,可以进行很多的智慧应用,包括智慧停车、智慧红绿灯、保险规划、优良驾驶的认定、行销推广等服务端的智慧应用。

目前,电动机车百分之百由台湾制造,而且根据高仁山教授的分析,电动机车未来可以带动新台币2.1兆元的基础工业配件与制造业发展。台湾若能够把握机会,未来进军国际市场,将可为台湾创造20万个工作机会,并创造超过新台币9,000亿元的市场产值,是个政府值得投资的兆元产业。其次,电动机车有很大的外溢效果,它的智慧化,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进行很多行销与政策的规划。例如政府可据此大数据,规划良好的交通政策与路线。厂商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相关的行销,保险业者可以根据驾驶人的驾驶习惯订定差异性的保险费用。而消费者则可以节省保费、节省交通时间。甚至在当前房价飙涨之时,可以利用共享机车进行短程通勤,住到较为偏远的地方,来节省房价。例如利用共享机车通勤台北市中和永和之间,一坪房价可以节省20~30万元。

在了解电动机车的优越性之后,我们认为基于节能减碳、降低污染、国际趋势、产业关联等优势,电动机车有很大的外部效益,值得政府透过包括租税优惠、补助等诱因鼓励,以及搭配禁售燃油汽机车的落日条款、限定高污染汽机车行驶区域等管制。在政府政策明确、有可预测性,消费者才愿意购买,生产者才愿意投入,电动机车未来才有发展的可能性。

当然,电动机车业者也有义务在短期内提升竞争力,不能永远的接受补助、减税,应该透过海外行销,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在产业规模效益达到时,可以自立自强,停止补助。同时,加速产业链的整合,并营造台湾的品牌优势,成为举世瞩目的台湾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