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菇炒木耳下肚...一家四口晕+吐! 「隐藏版毒菇」惹祸

▲有毒绿褶菇。(图/资料照/南投医院提供)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清明连假最后一天,许多民众都会把握时间郊外踏青,有时看到野生菇蕈,也会顺手采回家烹煮,食药署提醒,野菇有强弱不一的天然毒性,若不慎误食,可能会引发中毒症状。去年就有6位民众误采绿褶菇烹煮,结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提醒民众到郊外应遵守「不采不食」原则,以免危害身体健康。

食药署研检组科长林泽扬表示,107年的2例中毒分别发生在台中市澎湖县,6月台中市2位民众回家途中采集路边野菇,回家烹煮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9月澎湖县1家4口食用户外采摘之野菇炒木耳,食用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经以分子生物鉴别检验后,确认皆为有毒「绿褶菇」。

林泽扬提到,「绿褶菇」属中至大型菇菌,菌盖呈半球形平展可至宽20公分,为有毒不可食用的菇类,其外表颜色浅不鲜艳,长在地面上,容易与可食用之白色雨伞菇及鸡肉丝菇混淆,属容易被误判的毒菇不同点在于绿褶菇菌褶初期为白色,成熟后逐渐转为灰绿色,误食后1至3小时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血便及脱水等肠胃炎型中毒症状。

台湾每年几乎都会发生民众采食野菇引起食品中毒的案例,食药署再次呼吁,民众切勿食用来路不明的菇类,以免因逞一时口腹之欲,造成身体健康上无法挽回的伤害。若民众因食用不明菇类出现生理不适的症状时,应尽速就医并保留食余检体以利正确诊断与治疗。

▲可食用的白色雨伞菇、鸡肉丝菇。(图/食药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