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癌症新药物! 交大、北医「癌症膜蛋白调控网路」全球首见

交通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合作,找到抑制乳癌移转新制药物。左起:交大生科系赵瑞益系主任陈俊勋副校长陈信宏代理校长、杨进木教授、北医何元顺教授、交大林峻宇助理教授、吴妍华院士王念夏主任秘书。(图/交大提供)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癌症连续37年蝉联国人十大死因第一名,为了提高癌症标靶治疗的精准度,交通大学生物科技学院药物设计及系统生物团队与台北医学大学乳癌研究团队合作,研究近2000种蛋白对应于15种癌症之生化调控网路,开发「癌症膜蛋白调控网路(Cancer Membrane Protein-regulated Networks, CaMPNets)」,大规模建立膜蛋白与癌症的关系,创下全球首例,更找到抑制乳癌移转的新制药物,目前向多国申请专利中。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团队成员包括交大生科院教授杨进木、院士吴妍华及助理教授林峻宇,以及北医医学科技学院教授何元顺、李嘉华等人。杨进木表示,膜蛋白是目前疾病诊断及治疗最重要的标靶,但也是最困难的研究议题,同时「膜蛋白已被认为与诸多癌症息息相关,如果解开膜蛋白如何透过蛋白质交互作用,进而调控生化途径导致癌症形成,有助于从根本找出治癌方法。」对癌症诊断与标靶药物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交大、北医找到抑制乳癌移转的新制药物,目前向多国申请专利中。(图/达志示意图)何元顺指出,北医研究团队2010年就已证实尼古丁受体和吸烟引起的女性乳癌有关,并发表在知名国际医学期刊(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由于尼古丁受体和HER-2都属细胞膜蛋白,如何开发可以同时攻击尼古丁受体和HER-2的高效能靶向药物,成为未来开发乳癌药物的主流方向。交大研究团队拟定创新策略,运用大数据及人工智慧,预测出近两千种在膜蛋白上结合的蛋白质,进一步分析大规模癌症基因表现图谱量身打造各种膜蛋白在15种癌症中的调控网路,探讨膜蛋白于不同癌症扮演之角色及重要性北医大研究团队,从癌组织及癌细胞切片中证实,尼古丁受体和HER-2会形成一个紧密的结合,而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导致HER-2自这个结构体分离,使得HER-2致癌活性更强,杀伤力更大。

▲为了提高癌症标靶治疗的精准度,交大与北医研究近2000种膜蛋白对应于15种癌症之生化调控网路,开发「癌症膜蛋白调控网路」。(图/达志示意图)交大团队透过与北医跨校合作,以膜蛋白为核心,开发预后生物标记及治疗药物,更成功找到一种抗忧郁药物,可作为抑制乳癌转移的新制药物,经由细胞及动物实验证实,可有效抑制三阴性乳癌转移,目前向多国申请专利中。何元顺团队致力于研发拥有三弹头导向的新型抗体药物,分别针对尼古丁受体和HER-2进行靶向标定,第三个弹头则携带目前临床最新的治疗药物精准出击,直接杀死乳癌细胞,为乳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杨进木研究团队近期在科技部AI计划及高等深耕计划中,积极提出精准医疗相关技术,并推出「华陀精算(AIP4)」平台,为全球唯一能提供疾病检测、疾病亚型分析到药物开发的全方位整合平台。去年获得科技部未来科技展「未来科技突破奖」及「最佳媒体关注奖」。「癌症膜蛋白调控网路」即为该平台核心技术之一。林峻宇今年荣获科技部爱因斯坦计划支持,从日本京都大学归国,于交大生物资讯及系统生物研究所担任助理教授,并建立网路医学与系统生物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