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夜市臭豆腐登BBC!台湾夜市文化夯 被封「吃不饱的岛」

▲ BBC记者探访宁夏夜市里长伯」豆腐摊。(图/翻摄自脸书/宁夏夜市-里长伯)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台湾夜市文化红到国外,BBC记者Leslie Nguyen-Okwu也鼓起勇气品尝台湾人超级热爱、外国观光客敬而远之的台湾小吃「臭豆腐」。近日,记者来到宁夏夜市「里长伯」摊位,并娓娓道来台湾的夜市文化。

闻着臭豆腐飘散出来的「香气」、看着饕客们不畏风雨排起人龙,记者用「放在腌制蔬菜上的油炸发酵豆腐」来形容炸臭豆腐。「里长伯」第三代老板透露,食物好吃的关键在于厨师发自内心的坚持,「在夜市小吃的背后,有着厨师的勤奋以及守护代代相传的坚持。」

到了晚间11点钟,老板的手并没有因夜深而放慢速度客人们依旧大排长龙。

记者提到,「如果说纽约是个不夜城,那台湾就是个永远吃不饱的岛屿」,台湾夜生活重点在夜市、热炒店、唱卡拉OK,而夜市小吃摊没有看不完的菜单,而是凭借着「招牌菜」来生存,确保每天一盘盘端到客人面前的菜肴完美无缺,蚵仔煎、珍珠奶茶全都顾客面前制作。此外,台湾饮食历经荷兰日本殖民时期影响,夜市小吃的选择种类相当多。

钻研台湾饮食文化历史的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陈玉箴(Yu-Jen Chen)提到,「宵夜」最早源于9世纪唐朝时期,当时群众酒食消磨夜晚,可在唐代的《冬夜泊僧舍》找到「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的诗句,此后宵夜一词便有了新的意义;到了1950年代,台湾小吃逐渐发展成为蓬勃地下经济商人们聚在一起出售商品及夜间点心,「人们利用此种繁荣夜间经济赚进更多的钱,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今,这种文化已演变成为一种更为正式的活动,并成为台湾主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店家过去也曾受访。(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删除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