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司法院刑事厅长苏素娥 工作热情!对事执着!
▲工作热情、执着,就是司法院刑事厅厅长苏素娥给人的印象。(图/记者屠惠刚摄)
走进苏素娥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座位后方的数个大登机箱。苏素娥说,有好几次回国时,根本来不及回家,就直接进到办公室,结果登机箱就这样堆在办公室里……对工作的热情、执着,这就是苏素娥给人的印象。
苏素娥在女法官界中颇负盛名,凭借对审判工作的热情,苏素娥历任台北地院法官、庭长、司法院刑事厅调办事法官、高等法院法官、庭长,最高法院法官。审判工作与司法行政对她来说,都驾轻就熟,这也让她在扛下司改大旗的许宗力担任司法院长后,获得青睐,接下司法院最吃重的行政工作──刑事厅长。
苏素娥担任厅长后,随即面对一连串司改国是会议。而在司改国是会议后,司法院打出了司改第一张王牌,国民参审!由苏素娥担任打响司改第一炮的重责大任。
谈到国民参审,苏素娥眼睛亮了起来。其实早在18年前的第一次全国司法改革会议中,就已经有声音出现,要求人民参与审判。当年司法院就打算引进德国的「专家参审制」、日本的「平民裁判员制」,但都因有违宪之虞而作罢。一直到6年前,前司法院长赖浩敏大力推动类似韩国的「人民观审制」,就是为了避免违宪以及增加人民对司法的了解,才推出的折衷制度。不过这些制度在台湾,全都黯然落幕。
面对这么大的阻力,凭什么认为司法院这次推出的「国民参与刑事审判法草案」,可以获得成功。苏素娥表示,为了推动国民参审曾到德国访问,当时德国一位国民参审法官主席提到,「国家法律制度的形成,不应该由菁英阶级来决定,人民应该参与法律制度的形成过程,所以国民参审,就是最好的方法。」这句话感动苏素娥,让她更加确信,只有透过参审,才能让台湾的人民更加了解司法。
▲国民法官制度是苏素娥一手催生的制度。(图/记者屠惠刚摄)
苏素娥进一步分析,如果国民参审法正式通过施行,依照我国目前状况,每年约有1200件刑事案件需要国民法官,每件需要10名左右国民法官参与;而这些国民法官审判工作结束后,回归社会,又能影响周遭的家人、朋友,让更多人可以了解到司法审判的过程。依照这个速度,每年就会有10万人左右,可以亲身、或透过亲友,了解司法审判程序,人民可以更加亲近司法。
不仅国民参审,司法院在保障人权部分仍持续努力。为了保障刑案被害人的权益,刑事厅已经推出《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要让犯罪被害人可以全程参加诉讼程序,并能对审判证据、法官量刑表示意见。苏素娥表示,透过程序的设计,使被害人了解诉讼程序的进行、案件侦办审理的内容及结果,并能及时的陈述意见,让法官能听见被害人的声音及了解被害人的观点。
其实苏素娥早在8、9年前担任刑事厅调办事法官时,就主导《刑事妥速审判法》的制定、施行。提到这一段历史,她先举出了著名法谚:「Justice Delay,Justice Denied!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她认为法院的判决,必须正确,而且及时。但这面临到实务上的困难,为了查明真相,审判程序就会落得旷日废时,「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制定,《速审法》就成功让被告速审权与法官工作量达到平衡,近年来也确实减少案件量,让被告早日脱离审判程序。
但苏素娥认为,就国际人权公约角度来看,《速审法》的规定仍太严苛,可以的话,还要再修正,毕竟《速审法》的终极目标是法官审的快、审的正确,那就不需要《速审法》来限制约束法官。
访谈最后,提到了未来司法院的人权措施,苏素娥指出,未来要推动「审判中被告未委任律师仍能阅卷」,并修改「侦查中被告强制辩护措施」,以及颇富争议的「限制出境、出海相关规定」的研修,让刑事厅成为我国人权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