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天下:刘必荣》中欧投资协定4个面向

2014年开始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共识,却有外媒大爆美国输家内幕。(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经过7年的谈判,中国大陆和欧盟终于在去年年底签署了投资协定,为中欧的关系国际贸易秩序往前推进了一步。

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最大出口市场。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投资协定签字后,中国大陆对欧盟开放了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服务、金融服务和健康等产业,欧洲则让大陆进入了部分的新能源项目。这份协定也是中国第一份履行国有企业行为义务全面透明补贴规则的协定。在欧盟关心的强迫劳工问题上,北京也承诺致力于批准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公约等保护劳工的条款

这样一个投资协定,包含了至少4个可以观察的面向。第一是协定的本身。中国大陆去年签了3个重要的贸易协定,除投资协定之外,另两个是中美第一阶段的贸易协定,以及RCEP。中美贸易协定没有触及大陆对国企补贴的结构性问题,RCEP没有触及投资的问题,但中欧投资协定都谈到了。一些分析指出,将来主导国际经济的就是中国、欧盟、美国。中欧投资协定势必会影响中美与美欧之间的贸易谈判,从而影响到整个国际经贸的建制。这是宏观面的意义。

第二个面向是看欧洲。德国是投资协定后面主要的推手。但到投资协定要执行的时候,欧盟的主席法国。所以现在要看的是马克洪对中国的政策。马克洪承袭戴高乐以来的法国传统,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所以强调战略自主。去年王毅访欧时,也表示中国乐见法国的战略自主。但是战略自主不等于对中国友善,马克洪过去就不断批评欧洲有些国家对中国太过一厢情愿。义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后,马克洪也呼吁欧洲在对中政策上应该协调一致。所以马克洪时代的欧盟会如何落实投资协定,如何紧盯中国履行新疆的劳工保护承诺,也成为我们观察的重点。

第三个面向是从大陆的角度来看。孙子兵法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去年12月1日,北约公布了秘书长委请10位专家撰写的愿景报告,指中国是潜在的军事威胁,呼吁北约30国团结起来因应中国的威胁,并与印度、日本、南韩深度合作,共同遏制中国。报告表示中国的军事威胁将扩张到欧洲,直接威胁到盟国的安全。面对这样的鹰派主张,北京当然亟思破解。尤其拜登上台后,美欧关系势必回暖,到时美欧联手对抗中国的态势一成,北京将限于被动。所以必须在这之前,在对欧关系上做出关键的让步,先把欧洲拉过来再说。这就是伐交之计。

于是就有了第四个面向,美国视角。拜登团队在协定签字前,呼吁欧盟在中国问题上应与美国多协商,结果欧洲不听。美国因此感到愤怒,这对映出中国伐交的成功,也证明了美国领导力的衰退。拜登表示上台后美国将重新领导世界,但是川普4年,国际社会并没有停止转动,世界在不同议题上已经出现了不同的领导,后川普时代再也回不到前川普时代。所以与其观察美欧关系,或拜登如何重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不如说在美国领导地位不再的情况下,国际秩序将呈现什么样的样貌,更值得我们关注。

作者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