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台湾双语教育 弊大于利(刘怡君)

为推动双语教育政策教育部110学年度将邀请70名美籍教学助理将投入县市政府国中小学校,营造口说英语情境。(教育部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根据2019年EF全球非英语国家的英语程度指标报告,「超高英语精熟度」(Very high proficiency level) 的国家大多是欧洲国家,如荷兰、瑞典、挪威、丹麦分居前四名。亚洲唯一进入「超高英语精熟度」的国家是新加坡,名列第5。台湾则是第38名,属于「中等英语精熟度」(moderate proficiency level) 的国家。

为何欧洲和新加坡可以?

欧洲国家除了英语程度高,人民能同时保有自己国家语言,可以依据语言使用情境,流畅的切换语言。这样令人羡慕的多语环境,其实有其天然条件。首先,欧洲国家因为特殊地理环境,彼此紧邻,尤其是申根成员国之间的跨国交通畅通,人民经济商业、旅游与生活互动频繁,英语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欧洲跨国互动的共通语言。此外,大多数的欧洲国家语言和英语同属于日耳曼语系家族。也就是说,欧洲国家人民除了有大环境的英语使用需求之外,学习上也比非同源语国家来得容易些。

对比新加坡,因为新加坡是由四大族群组成: 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少数族群,因此,英语在新加坡也是跨族群沟通的共通语言,英语在新加坡生活上有其不可或缺的实用性。和欧洲国家不同的是,虽然英语不是当地四大母语的同源语,但是受英国40多年殖民影响,英语早已是学校和政府单位使用的官方语言。即便在新加坡独立建国后,将华语马来语、坦米尔语和英语共同并列为官方语言,并要求不同族群在学校需要学习母语,英语一直都被视为是新加坡「第一语言」。

透过上面的案例,可以推论影响国家英语程度的因素有:1) 使用英语的大环境、2) 英语和母语属同源语、3) 有欧美殖民历史

很遗憾的是,台湾并没有以上3个条件,要成功推动双语教育,实属不易。

英语好,真的没烦恼?

英语好,通常被认为可以与世界接轨、让个人或国家增加竞争力、可以快速吸收世界新知。这些好处毋庸置疑,但是英语是具有高度竞争性强势语言,在语言使用生态中,具有毁灭本土弱势语言的侵略性。以新加坡为例,20年前,新加坡的英语颇具特色,是英语和当地语的混杂语,与标准英语使用或有差异,因此「新加坡式英语」长期被贬低为「别脚」、「错误」的英语,也被视为低教育程度的表现。为了提升新加坡的「英语水准」,新加坡在2000年开始推动「讲好英语运动」(Speak Good English Movement)。讲标准英语被视为是国际接轨、成功与高社经地位代表。在政府与学校强力推行下,英语仿佛如出闸的野兽,席卷新加坡其他本土语。在2010年新加坡教育部调查揭露,超过50%的华裔和印度裔年轻人在家只使用英语和父母对话。2014年,学者Ying-Ying Tan在知名SSCI期刊World Englishes宣称,英语已经是新加坡的母语了。大多数新加坡年轻人不会说、也没兴趣学习他们祖父母的语言。本土母语已沦落成为学校里的外语学科,年轻世代因为语言隔阂,已严重造成新加坡文化传承的问题。

欧洲各国其实也对英语抱持着警觉性。为了防范英语过度扩张,并保持荷兰语的主导地位,荷兰政府自1992年开始规定高等教育以提升荷兰语为目的,授课与考试必需使用荷兰语,除非学位涉及外语学习、授课教师无法使用荷兰语、或教学或学生有使用英语的特殊需求。然而,根据荷兰政府统计,2017-2018 仍有高达23%大学课程和74%硕士课程是全英语授课。

台湾的双语教育政策的隐忧

根据国家双语教育政策,2030年要达「50、50、50」目标标竿学校、学院50%大二生英文达CEFR B2以上程度,且至少50%的大二生与硕士生学分逾50%是全英语课程。距离这个目标还有10年,也就是目前小三,10年后上大学的学生被期许要能表现出以上成绩。然而,现在的英语师资培训才刚开始,而且极度不足。根据教育部的理想标准,4年后师资培育人数可以有2000人,然而全台国小教师约有10万人分布在各城乡镇小学。这样的师资培育速度,显然远水救不了近火。

除了师资的问题外,双语教育后的城乡差异,也是专家学者的心中隐忧。目前英语课程期望可以全英语授课(EMI, English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之外,其他学科的英语教学法是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也就是同时教授英语和专业学科内容。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程度调整使用英语的份量。CLIL教学法的好处是,学生同时学英语和专业知识。但是班上如果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英语差的学生可能连带会影响其专业科目的学习。此外,老师可以配合班级需求调配英语使用的比例,那么可想而知,偏乡弱势地区的孩子们,可能因为英语程度不足,而维持现有上课模式,以中文为主,但是城市的明星学校孩子们,可能因为英语程度高,而接受更多的英语教学。如此一来,台湾城乡英语差异将呈现K型发展,强者越强,如K字的右上斜杠,弱者越弱,如K字的右下斜杠。

根据目前台湾的先天条件不足(如上述,不能满足语言发展的三大条件),后天状况失调 (师资教材不足; 城乡英语水平差异过大)的情况评估,2030双语教育政策应该很难达标。不过,不能达标,反而不是最坏的情况,顶多就是浪费几亿的纳税人的钱罢了。最令学者专家担心的是,如果达标了,怎么办?

台湾一向重视英语,英语进入台湾后,势必维持其强势地位,成为所谓的高阶语(high language), 在语言生态竞争下,再加上政府双语教育推波助澜,台湾其他本土语言都将成为低阶语(low language)。在语言位阶差异下,高阶语取代低阶语的案例比比皆是,且通常低阶语一旦濒临灭绝,就势不可挽,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死去。也就是说,双语教育如果成功,台湾许多宝贵的本土语言文化将会逐渐被年轻人遗忘。

许多国家早已经历过英语发展过程,台湾在拟定双语教育政策时,应该借镜他国的宝贵经验,避免犯同样的过错才是。但是目前看到的是,全国盲目追求高标英语,以新加坡为模仿对象,殊不知,新加坡是个负面教材,台湾若不能以他山之石攻错,除去自身语言自卑感,疯狂扩大英语教育,台湾恐将成为下一个新加坡。(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英文系副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