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氰绿滞留测试」标准抽血流程 精确评估切除肝脏安全范围

奇美医学中心护理部一般及消化系外科(7A)病房护理团队发展对ICG检验病人安全最有助益的「靛氰绿滞留测试采血术」。(图/记者林悦翻摄,下同)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根据卫福部国健署2015年癌症登记年报显示,肝及肝内胆管癌国人10大癌症第4位,肝癌手术切除前,会以「靛氰绿滞留测试(简称ICG)」作为残存功能评估工具,奇美医学中心护理部,特建置「靛氰绿滞留测试」标准抽血流程有助精确评估切除肝脏安全范围,确保病患权益

奇美医学中心护理部一般消化系外科护理长李玉媚指出,「靛氰绿滞留测试(简称ICG)」,主要是运用在手术前的肝功能评估,用来测试肝脏解毒和代谢功能,ICG试剂分别在打入身体前及体内十15分钟后,会进行抽血采样,检验血液中此种色素的残余量,正常值通常在10%以下;当肝功能不良时,肝脏解毒和代谢功能都会降低,百分比值就会上升。因此经由此检查结果判断病人能接受肝脏切除的比例,以确保病人手术后肝脏功能足够,让手术更安全,此药物使用多年,也获得国内药物认可,在人体安全性极高。

目前临床上ICG试剂病人要自费,约1100至1200元/瓶左右,若以60公斤成人估算需2瓶,自费价格较高,另一方面,当检体发生溶血时,不仅病人需要承受再次抽血的疼痛感医疗团队也会陷入请病人再次自费购买ICG试剂的困境,同时重新采集检体也会产生医护人员额外的工作负担。

ICG检体一旦发生溶血,会影响医师估算肝脏切除手术的安全范围,有鉴于此奇美医学中心护理部一般及消化系外科(7A)病房,由护理长李玉媚率护理团队于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整整13个月时间调查因肝癌病人入院预计进行肝切除且医嘱开立进行ICG检验的110位病人,探讨如何降低ICG检体溶血率,发展对ICG检验病人安全最有助益的「靛氰绿滞留测试采血术」。

而ICG的检验在奇美医学中心护理部一般及消化系外科病房平均每月有9例,ICG溶血情况相较于其他检体溶血,更容易引发手术中危害生命风险度,因此奇美医学中心7A病房护理团队运用「医疗照护失效模式效应分析」之方式解决上述可能引发的问题,提升工作成效与品质

奇美医学中心护理部一般及消化系外科(7A)病房,为了提供民众更好更完善的医疗照护,护理师们与医疗团队集思广益,整合部门共同合作改善及建置『靛氰绿滞留测试(ICG TEST)标准抽血护理照护技术流程』,创造病人、医护团队及医院的三赢局面

李玉媚说,在病人方面大幅降低病人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及减少病人因手术后并发症所衍生出的额外治疗费用住院天数;在医护团队方面,协助医师于手术前正确评估病人的肝脏功能,估算可保留的肝脏范围;护理师可避免因重复抽血而耗费时间;检验部门可减少异常检体重退及再次检验的耗损,整体而言提升了病人肝癌治疗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及团队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