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ICG萤光显影系统 可有效辅助精准切除肝脏肿瘤

王家医师强调,新型ICG萤光显影辅助系统,帮助外科医师同时集术前检测、术中诊断及手术过程治疗于一役,精准切除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图/记者林悦翻摄,下同)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1名66岁男子,有慢性B性肝炎及肝硬化电脑断层发现左肝有一颗2.2公分肿瘤,术前接受靛氰绿滞留测试(简称ICG)萤光药物注射,并且在5天后接受单孔达文西手术,并使用新型萤光显影辅助系统,发现除了左肝2公分肿瘤以外,在右肝另有一颗0.5公分的肿瘤,手术将两颗肿瘤完整切除,术后恢复顺利稳定。

奇美医学中心一般及消化系外科医师王家豪指出,最终病理报告确认这两颗肿瘤为「肝癌」,手术后追踪影像无复发现象,留在病人身上只有4.5公分长的单孔伤口

而另名56岁男子,慢性B型肝炎于奇美医学中心胃肠肝胆科定期追踪,2018年9月追踪电脑断层发现一颗2.2公分,肿瘤压迫右后侧静脉,疑似肝癌。经过抽血评估肝脏功能及电脑模拟计算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因全右肝手术风险较高,建议接受腹腔镜右后肝脏叶切除。

但是病人右后叶肝脏门静脉有两套系统支配(右后及右前门静脉),在手术时候较不容易辨认手术界线。腹腔镜手术时,利用萤光显影辅助系统的反染方式,清楚辨认手术界线,不仅将肿瘤完整切除,也保留其他剩余肝脏。术后病人恢复稳定,病理报告确认肝癌,追踪9个月,无肿瘤复发现象。

王家豪医师说,奇美医学中心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为了提供民众更好更完善的医疗,近年来不断精进微创肝脏手术,让民众可以在医治病痛的同时减低手术所带来的伤害及痛楚。腹腔镜及达文西机械手臂肝脏切除手术,已在奇美医学中心行之多年,不仅可进行各个位置的肝肿瘤切除及各类型的解剖性肝切除外,更极力创新,发展后腹腔肝脏肿瘤切除及单孔微创肝脏切除。

目前,奇美医学中心微创手术在肝脏肿瘤切除的普及率逐年上升;除了由各个医疗团队合作及协助外,也结合奇美医学中心不断增添各项先进设备方可创造让家属安心、病人安全及医师安稳手术的「三安」成果。

奇美医学中心2018年引进新型萤光显影辅助腹腔镜系统,此系统可利用靛氰绿ICG萤光药剂停留在肝脏及肿瘤的时间差,协助医师可以在手术时更容易辨认肿瘤。ICG以往运用在手术前的肝功能评估测试,主要是测试肝脏解毒和代谢功能,在打入身体前及15分钟后,分别抽血采样,检验血液中此种色素的残余量,正常值通常在10%以下;当肝功能不良时,肝脏解毒和代谢功能都会降低,百分比值就会上升。经由检查结果判断病人能接受肝脏切除的比例,确保病人手术后肝脏功能足够,让手术更安全。此药物使用多年,也获得国内药物界认可,在人体安全性极高。

惟经由这个萤光显影系统,因为药物在肿瘤内代谢速度比较慢,只要等正常肝脏细胞将药物代谢完,再运用近红外光的照射,肿瘤就会凸显出来了。肝脏手术病人在术前都会接受肝功能评估测试,因此只要计算好时间,不需要在病人身上再次给予萤光药剂,就可以在手术中显影了,可说是一举两得。

接受肝脏肿瘤切除病人,大部分是因为肝癌及大肠癌肝转移。这两类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点,肿瘤在发现时,可能不仅是单一颗。目前在手术中,常依靠超音波来确定肿瘤位置,但是当肿瘤太小(<1公分),或是肝脏表面太多结节,往往会增加肿瘤定位的困难。以往,某一些病人必须牺牲较多的肝脏,来确保达成肿瘤的切除。

近年来,许多文献指出,使用萤光显影辅助系统可以找到更多超音波(甚至术前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无法发现的肿瘤。可侦测到最小的肿瘤有2毫米。目前文献统计,此系统对于肿瘤的敏感度高达96%~100%。此外,新型萤光显影辅助系统可以同步处理白光及近红外光影像,在即时投影情况下,外科医师可以看着肿瘤的边缘决定手术的方向,减少手术安全距离不足的情况。

运用萤光显影系统,也可以用来做肝段染色方法。倘若在手术中将药剂注射至某肝脏血管,进而使得此处的肝段显示出来,称为「正染法」;或者是在某肝脏血管控制后注射至静脉系统,使得其他的肝段显示出来,称为「反染法」。利用这两种方式可以让平常不容易分辨的肝段给分辨出来,协助外科医师更能依照肿瘤的解剖来切除肿瘤。

萤光显影辅助系统运用近红外光的照射及接收反弹讯号来显像,但对于肝脏深处的肿瘤没办法显像,因此必须使用超音波或其他影像来定位。新型ICG萤光显影辅助系统,在术前术中提供更完善治疗,帮助外科医师同时集术前检测、术中诊断及手术过程治疗于一役,让外科医师能精准的切除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