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用过的医材去哪里? 北荣首公开「灭菌管理系统」

▲灭菌消毒后的手术器械被装在器械包盘中。(图/记者严云岑摄,下同)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医院手术一台接着一台,但你知道手术中使用的器械从哪来吗?台北荣总护理部今(8)日首度公开供应中心全貌,紧邻开刀房占地600多坪的空间,共分为4个区块,分别执行清洗、高温灭菌、包装、库存管理等工作,每件器械都与病例号连结,高危险患者使用过的器械,也能马上进行追踪。

北荣总护理部供应中心护理长李荣芬表示,手术器械灭菌追踪系统创立于2010年,是依据不同科别医师手术习惯进行客制化包装,并在每一器械盘包贴上「身份条码」作为追踪工具,标注器械名称、使用科别、灭菌方式与使用期限,包装上贴有「先发」标示,就代表器械保存期限将近,需优先使用。

▲▼台北荣总首度公开供应中心。

李荣芬表示,为确保病人安全,在器械清洗过程中,每一器械盘包皆先以手工清洗、浸泡酵素20分钟以分解残留在器械上的血液体液蛋白质,再进入自动清洗机进行清水清洗、酵素浸泡、热水消毒、烘干,以达杀菌效果。

机器清洗时间约50分钟,且每天以清洁测试片测试清洗锅功能,当清洗完成后再以ATP检测关节及管腔器械的洁净度,ATP值在50以下代表器械已清洁,在配备时佐以8倍放大镜确认每一支器械的洁净度、完整性功能性,配备完成之器械贴上器械条码,将资料导入「灭菌物品追踪管理系统」。

手术房送来的器械须先经过手动清洗。(图/记者严云岑摄)

进入灭菌程序时,每一件器械皆有化学性监测,每个灭菌锅次均以机械性及生物性监测,确认机械性、化学性及生物性监测均达到标准后,才将器械库存在温湿度管控无菌物品储存区。库存之器械盘包可以「手术器械灭菌追踪管理系统」检查其有效期限,已经过期的器械盘包其条码会自动失效,以防范误发给手术室使用,确认每一包器械皆在有效期限内,再依手术室申领读取条码将器械送至手术室。

李荣芬提到,供应中心的杀菌过程,可消灭B肝、C肝甚至爱滋病毒,至于杀不死的传染源如俗称「狂牛症」的库贾氏病,系统也可马上勾稽出该项器械的后续使用者,进行追踪。台北荣总曾收治过一名狂牛症患者,卫生局在4年后才通知,透过手术器械灭菌系统,成功找到400为后续使用者,提供给卫生局进行30年的后续追踪。

▲▼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作业流程。(图/记者严云岑摄)

李荣芬表示,台湾狂牛症患者多为境外移入,在发生该事件后,只要收治疑似患者,院方都会使用抛弃式医材,减少变性蛋白质透过脑脊髓液传播。

台北荣总供应中心24小时全年无休,69名员工中护理师占了23人,每天需处理150至180台手术后器械,约1000多个铁盒进出供应中心。除提供134度高温杀菌外,供应中心还有55度的电浆低温灭菌锅,主要提供达文西机械手臂医材使用。

李荣芬表示,为避免机器停摆,每台机器都贴上红色「平安」字样。她笑着解释该项迷信由来,「以前我们都放乖乖、苹果,但碍于食物不能带进来,加上2015年苏迪勒台让器械清洗室天花板塌陷,于是请来退休护理师写「红符」镇压,平安需一年一换,之后供应中心再也没出过大状况。

▼每台机械均贴上「平安」字样。(图/记者严云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