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怀念胡锦涛」现象的解读

文/王雅 张钧凯

中共建政70周年的国庆大阅兵已经过去一个月,当时白发苍苍的胡锦涛现身在天安门城楼上,与他主政期间点燃北京奥运圣火、推出《反分裂国家法》给人留下的印象大为不同,让许多观看直播的台湾民众感到惊讶。

而在对岸网路上,出现了一股「怀念胡锦涛」的风潮,颂扬胡锦涛主政期间低调务实、韬光养晦:2002年至2012年是大陆发展最快10年,胡锦涛主政时期取消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实施全民医保、抗击SARS、举办奥运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怀念胡锦涛」的舆论现象,这是大陆部分民意的一种发泄方式或象征吗?或可作为台湾理解当前大陆社会脉动的一个观察点

黄金十年」被重提

在这次的中共国庆阅兵上,代表「毛邓江胡习」五代中共领导人方阵在阅兵仪式中出现,现场大荧幕播出每代领导人当政时期的画面,这种画面与当天在天安门城楼上已经满头白发的胡锦涛形成了对比,让很多大陆民众直接产生了「物是人非」的怀念感与穿越感。

10月4日,大陆互联网开始流传一篇《2002-2012: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列举了不少数据以颂扬胡主政时期的政绩。例如2002年时,大陆的GDP总量只有1.47兆美元,大概是当时美国的13%;2012年时,大陆的GDP达到8.56兆美元,已经是当时美国的53%。外贸方面,在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里,大陆的进口总额从2,952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18,178亿美元,出口总额从3,256亿美元增至20,489亿美元。外汇存底则从2002年的2,864亿美元大幅增至2012年的33,116亿美元。2002年到2012年,大陆经历了史上最快速的都市化,都市化比率从39.09%成长至52.57%,城镇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文章还称,在胡主政期间不仅中美关系进入最和谐的十年,还是港澳台与大陆最有凝聚力的时期。

随着这篇文章的流传,大陆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上,有许多微博帐号开始发布一些胡锦涛在位时期考察、讲话影片。而内容传递的讯息则是——「胡锦涛是一个亲民的中共领导者」。

从不折腾到「前任最好」

为什么这股情绪会在大陆舆论界弥漫?观察人士给出了一致意见——胡锦涛「不折腾」的十年,是大陆发展的黄金十年,这让正饱受经济趋缓压力的大陆民众感到怀念。这是第一个原因。

「不折腾」的说法源自2008年的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当时刚刚经历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大悲大喜」的大陆,正迈入一个「变化」的时代。胡锦涛当时连续用了三个「不」来描述他的执政纲领:「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这种「不折腾」的精神和当下大陆社会的严厉管制政治领域强调「斗争」,以及几轮有特定标的大规模政治行动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经济结构转型和中美贸易战带来的经济成长下滑,让这种「对比」的情绪又蔓延到了普通百姓群众。情绪在政治传播中很重要,所以,「怀念胡锦涛」的背后,实际是大陆民众「怀念不折腾」。

其次,网路是将「怀念胡锦涛」情绪放大的一种工具。网路令民众表达意见的门槛降低,可以轻松地聚集「志同道合者」。鉴于大陆近十亿的网民数量,即使只是千分之一,也是百万人的量级。所以有些情绪只是被网路放大的后果,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意」。

第三点就是「前任最好」的心态。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政绩与问题都是并生的。胡锦涛执政时期有没有问题?腐败丛生、九龙治水、贫富差距拉大,如果回到那个时候,民众的不满情绪与今天相比,或许不遑多让。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曾经的不满和抱怨情绪,也会被「忘记」,留下的就是「不折腾」、「经济快速发展」的美好记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怀念胡锦涛」并非个例,近年大陆舆论还有一种「膜蛤」声音,就是对于胡锦涛的前任江泽民执政时代的夸奖。「膜」字取「膜拜」之意,而「蛤」则源于江泽民常戴着一副蛤蟆镜,并认为江泽民貌似蛤蟆。「膜蛤」曾经是一种嘲讽,但近两年这种声音正从负面演变为正面,成为一种对于江泽民的赞扬。

无论「怀念胡锦涛」,还是「膜蛤」,绝大多数人不仅是「怀念」,还隐藏着一种「藉古讽今」的投射。因为2012年后,中共在舆论管制上的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强调斗争以及经济成长的下滑,使得舆论失去了讨论批评当届领导人施政的空间。「十一」游行中,官方推出了邓、江以及胡温时代的方阵,让某些人有了藉古喻今的机会。

不过,也要问一句,在今天大陆所处发展阶段和世界变局的局势下,江或胡如果在任,会做得更好吗?

答案是未必。一方面,无论是江泽民还是胡锦涛,其性格和所处时期都决定了他们对于当时吏治上腐败的无能为力。他们都在其任期内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交付的使命——继续改革,但是他们也无法超越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阶段有其轨迹,任何一项改革与变局,因为观察者的立场不同,都会有正反两面的解读。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进行了诸如双轨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价格过渡模式)、价格闯关(物价改革)、国企改革等过渡性尝试,且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双轨制和价格闯关在显著刺激增产的同时,也造成分配的混乱。国企改革则在促进优胜劣汰、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而缺乏相应的配套。

对今天的大陆民众而言,谈起邓江胡时代的发展,如同在谈论一个盛大的节日,似乎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亲身参与那个时代的人而言,改革是渗着血迹和失败的经历,万中求一方得成功的艰辛。因为曾经有咒骂,所以今天有怀念。未来大陆社会发展,依然会遵循类似轨迹。

同样,今天这届中共领导层的执政,固然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但是一般认为,前进的整体方向并没有错,在某些方面甚至更为稳健,中美贸易战也是欲加之罪,是中国崛起的大势所决定;经济结构转型、粗放的高速成长难以持续,这些都不会因为谁执政而改变。也就是习近平所说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挑战)」。

穿过历史的大门,中共建政70年,毛邓江胡习是一脉传承的,习近平曾说,不能用前后两个三十年相互否定。对某些大陆舆论来说,也没必要用江胡否定现在,或用现在否定江胡。台湾也是一样,此前曾有一股怀念蒋经国的风潮。其实两岸民众的想法,莫过于希望执政者能多倾听民意,照顾到社会的情绪反应,用更宽容的心态来面对批评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