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菜=发财!专家揭「发源地」吁别吃了:想讨吉利,却害到环境

发菜常见于年夜饭桌上,是为讨吉利的必备食材。(图/食力提供,下同)

文/蔡幸儒

「发菜」又名头发菜」,因外型酷似毛发而得名,而其谐音又似「发财」二字,更使得它成为年夜饭讨吉利的必备食材,许多中式羹汤料理中也不难见到它的身影

发菜、海发菜,平平都长得像头发还有这两种?

但其实目前常食用的「头发菜」主要有两种,一种来自沙漠,也就是我们传统认知的「发菜」,另一种则来自于海洋,常又被叫做「海发菜」。

其中生长于沙漠的这种「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主要归属于「蓝菌门(Cyanobacteria)」的陆生藻类,具有耐高温、寒冷与抗干旱的生长特性,多生长在中国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干燥贫瘠的沙漠地区。经采收、挑选、风干及整形包装后,最后才会变成黑色如毛发的模样

发菜是传统年夜菜常会使用的食材之一,在许多中式羹汤中也常可见到它的身影。

而另外一种「海发菜(Bangia atropurpurea)」,又名「红毛苔」,同样属于藻类,但在生物学分类却是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的水生藻类。生长的环境多是在浪花冲击拍打的飞沫带或海水高潮带的礁石上,除了广布于北太平洋大西洋暖温带海域,在台湾北部、东北部沿海、澎湖区域同样能见到这种海发菜的身影。而在海发菜生长旺盛的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时,更容易能见到红褐色细毛状的海发菜在礁石上形成薄膜的样子。

讨吉利却害到环境?沙漠发菜是水土保持重要功臣

在2000年以前,其实我们所常吃的发菜羹材料多数使用的是这种来自沙漠的发菜。本身虽然没有任何特殊风味充其量只是讨吉利用,但它对生态环境却极其重要。不仅为土壤保水,更扮演着固沙角色,减缓沙漠化情形发生。

但也由于多是透过野生采收而来的关系,不仅耗费人力,每16个足球场面积的土地,顶多只能采集到约2两(约75.6公克)的发菜,更让它的价格曾飙涨到每公斤125元美金。也导致了中国许多地区过度采收、发菜大量减少,使得沙漠化情形更加严重。

因此直到2000年,中共国务院才因为考量水土流失、沙尘暴问题,不仅将发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保护级别二级提升为一级,严格禁止采集,也禁止了发菜及其相关制品的收购、加工与销售、出口。

少吃沙漠发菜,或选择发菜替代品

而现在我们所吃到的发菜料理,除了多以海发菜作为取代外,亦有少数发展人工种植的发菜产品市面出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香港消费者委员会调查市售发菜产品,却也发现有部分不肖业者淀粉海藻酸钠玉米须加以染色,借以蒙骗消费者。因此其也建议民众,在支持环保的角度下,除了少吃发菜、选择发菜替代品外,选购时也应多加确认产品标示、来源,以免求吉利不成,先影响健康。

你应该要知道的实事

「发菜」又名「头发菜」,因外型酷似毛发而得名。不过同样长得像头发,也一样被叫做头发菜,但实际上一种来自沙漠,一种却来自于海洋。其中生长于沙漠地区的这种发菜,不仅可为土壤保水,更扮演着固沙、减缓沙漠化的重要角色。

本文由食力food NEXT【你知道你常吃的发菜曾经是来自沙漠的吗?】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