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疫苗解盲听得雾飒飒?搞懂什么是「中和性抗体」
高端疫苗解盲听得雾飒飒?搞懂什么是「中和性抗体」。(示意图/Shutterstock)
国产高端疫苗于日前解盲,当中出现许多专有名词,让民众一头雾水,前副总统、中研院院士陈建仁也说「中和抗体效价依然是判断疫苗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但中和性抗体到底是什么?中央研究院特地撰文「研编小学堂」分享,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来说明。
Q1:何谓中和性抗体?与其他抗体的区别为何?是不是所有的抗体都可以中和病毒?
抗体 (antibody)是免疫系统用来对抗外来物质(如:细菌或病毒)的蛋白质。人体被病毒感染或施打疫苗后,会产生抗体来抓住这外来异物。每支抗体会抓住异物不同部位,若抗体抓对位点,便能阻止病毒(或其他异物)入侵细胞,进而保护细胞不受病毒入侵。
由于此类抗体能「中和」病毒的毒性,所以称为中和性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但并非所有抗体都会抓对位点而「中和」病毒,有些抗体虽抓到病毒蛋白,但却未正中该位点,仍无法 「中和」病毒、对细胞没有保护力。这些就属于非中和性抗体。
病毒主要靠刺突蛋白(S)上的受体结合域(RBD)与人体细胞受器结合,进入人体破坏细胞。因此,上述所谓正确位点,即受体结合域。大部份中和性抗体具有能力抓住受体结合域,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小学生版说法 更浅显易懂
病毒身上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体细胞的门锁,病毒如果顺利开锁,就可以进入人体到处破坏,身体便会生病。
所以,为了抵抗病毒攻击,科学家发明了疫苗,注射后身体会制作出另一个符合病毒钥匙形状的门锁A。如果门锁A与病毒的钥匙能成功结合,病毒就没有钥匙可以打开人体细胞,进去捣蛋了。这个门锁A就是「中和性抗体」。
什么是中和性抗体?与其他抗体的区别为何?(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Q2:中和性抗体到底是中和什么?为什么要用中和这两个字?
顾名思义,中和性抗体主要用于「中和」病毒的侵略力,阻截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破坏正常细胞。精确而言,中和性抗体无法破坏病毒,但能与刺突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域结合,致使病毒无法进入人体细胞,失去感染力,故称为「中和」。
实际检测疫苗保护反应时,是将打完疫苗者的血清抽出,与活病毒混合后,再加入体外细胞培养皿中,观察细胞是否会受到病毒感染。若细胞存活,代表疫苗受试者的血清具有中和性抗体,可将病毒阻绝于细胞外。也因为是用活病毒和血清作检测,非常接近病毒入侵人体的真实状况,故也成为检测疫苗是否有效的指标之一。
*注:有些疫苗也可能活化细胞免疫反应以清除被感染的细胞。但此非中和性抗体检验的范围。
●中和性抗体的效价怎么测?
至于中和性抗体的效价或是数量,则是将血清稀释数倍后,测试其是否仍对病毒有中和力。稀释倍数越高而仍保有中和力,表示中和性抗体的效价越高。
Q4:我打完疫苗而产生的抗体 是中和性抗体吗?
打完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一些抗体,但并非所有的抗体都能抑制新冠病毒的感染,可以中和病毒的抗体才能称为中和性抗体,而好的疫苗大多可以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性抗体。
Q5:如果我感染COVID-19,康复后也会产生中和性抗体吗?
一般康复病人体内都有中和性抗体。不过,打了疫苗后,人体所产生的中和性抗体甚至可比康复病人还要高。
Q6:检查 COVID-19的抗体还有哪些?与中和性抗体有何不同?
感染病毒后,会启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各种结构蛋白产生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五大类抗体:IgA、IgD、IgE、IgG、IgM。常用来检测是否为COVID-19病例的,为可抓住核衣壳蛋白(N)的IgG、IgM抗体检测。这些抗体不具中和力。也有测试可抓住刺突蛋白(S)的IgG、IgM抗体检测,但也非测试抗体的中和力。
中和性抗体的检测是要了解可保护细胞,使人体不受病毒入侵的抗体效价。IgG、IgM抗体,则用于判断人体是否曾受感染,两者检测目的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