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规模经济不再是铁律 清量、灵活生产成为世代重点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大爆发,也为企业带来结构性的大改变。(图/pixabay)

记者吴静君台北报导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导致社交距离与地域封锁重创企业的运行,而中小型企业因资源调度受限,更考验其风险应对能力。但以另一层面观察,疫情也使小平台灵活有弹性的优势显现。

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数位经济负责人刘镜清指出,在AI、IOT等科技的驱动下,「去规模化」是不可逆的趋势,规模经济不再是铁律轻量个人化、灵活生产成为新世代重点

此次新冠肺炎则成为加速改变的新触媒订单需求趋向少量多样,生产基地也将更分散,如何运用科技增加生产效率,提高订单达交率,并控制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焦点。

刘镜清表示,COVID-19期间,许多产业都正经历重大变革,如此快速去规模化的情况更是几个月前始料未及的,而有四项产业变化更为明显:

一,医疗照护:近年医疗科技公司利用AI技术和行动装置减少病人进出医院的频率,医疗照顾不再仅限医院或诊所,这即为去规模化的一种。以去年在美上市的健康管理公司Livongo为例,Livongo主要协助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病况追踪,例如将血糖仪连结云端,随时掌握患者的血糖资讯,并进行监测分析,如有异常值将有专业医疗人员及时处理,尽量避免病情恶化进入医院,大幅节省医疗开支,提供成本较低且个人化的方式管理病情。

另外, Nuvo公司利用AI穿戴式装置协助孕妇检测胎儿的健康情况,让孕妇不用疲于奔波医院。过去预期这些远距医疗的去规模化效果需要5至10年才会展现,但疫情期间进出医院不便也不安全,尤其有些地方的医院人满为患,这提高了顾客使用远距医疗的意愿,一旦习惯新模式,就难以返回旧有模式,虚拟健康照护便容易成为主流。

二,教育:疫情催生学校和企业对于线上课程的需求,让国内外各种线上教育平台,及相关互动服务APP趁势而起。

虽然远距教学实体课程的体验有些落差,但仍让许多人反思线上教育这样较灵活且低成本的教学方式,是否能成为未来教育产业的新选项

三,制造业:过去制造业发展倚赖规模经济,大型工厂量产相同产品,但面对现今少量多样的订单趋势,工厂会如何转变?刘镜清分析,3D列印技术将改变制造业样态,未来对工具机的需求将下降,同时降低各式零件的售价

虽然现在3D列印尚未广泛取代传统制造模式,阿姆斯特丹的3D Hubs公司利用云端技术建立3D列印机网路,只要透过软体传输,即可在客户附近生产无须模具并减少运送成本,他们认为「可以将机器放在1000个不同的地方时为何还要将1000机器放在同一地方?」,这是去规模化的新服务。

此次疫情是个契机,让大家看到3D列印的应用潜力,例如全球关键医疗设备,如面罩、呼吸器等大缺货时,爱尔兰利用3D列印生产呼吸器,香港理工大学实验室利用3D列印制作出防护面罩支援,3D Hubs也计划利用医院附近的3D列印机协助制造医疗相关产品,3D列印也正走入台湾制造业,其应用也从塑胶件延伸至金属件

▲后疫情时代,规模经济不再是铁律,未来去规模化、弹性与个人化服务更趋主流。(图/记者李毓康摄)

四,商用不动产:疫情带动远距工作的发展,省去通勤时间、良好的视讯会议体验、资料上传云端,科技工具使办公室去规模化,甚至虚拟化,而当疫情趋缓时,将有多少工作会维持远距?这在一些欧美企业间形成讨论,值得后续观察。

刘镜清认为,在各地陆续解封后,人群再度聚集,实体的医疗、教育、办公需求会持续存在,但在经历此次疫情之后,去规模化、弹性、个人化服务必定更趋主流,改变产业及消费面貌,企业不得不重视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