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竣民/「黑熊战车」再现曙光?

黄竣民/「James的军事寰宇粉丝专页主编

从去年国军启动的「猎豹专案」,计划研制搭载105mm的「战砲甲车」(后经正名为「105公厘轮型战车」),虽然此案并不是新鲜的作战载具,早在民国97年国防部军备局就研制出使用第一代「云豹」甲车为载台,配备105mm砲塔的「轮型战车」,可惜当时却没受到装甲兵监的青睐。

▲早在十余年前,军备局就出现过所谓突击砲版本的云豹装甲车款,可惜相关的测评并不尽人意。(图/中广)

轮/履带式发展路线之争

时间又经过了十余年,这一个所谓轮型火力载具研制案的重启,是否就代表着新契机,还是在漫长的研发过程当中还有重重变数,或许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

国内军界长期以来就存在着轮/履带式发展路线之争,但长年以来在陆军装甲兵科心目中的建军首选,都是以获得履带式的主力战车为目标,而随着采购美军M1「艾布兰」(Abrams)式主力战车过程中的一波三折,在此同时也流逝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以致于让现有庞大数量的M60A3、CM11、M41…等各系列战车,只能「挂数量、拆拼修」,苟延残喘地在各装甲部队中继续承担重任。

但这样滥竽充数、浮夸妥善率的作法,难道各部队中操作这些战车的官兵们,会不知道这一大堆车辆的战斗现况

但是,即便是长年在外各地征战的美军,对于这样的地面火力载具;也就是所谓的M1128「机动火砲系统」(Mobile Gun System),也已经正式提出退出现役的要求。

▲日前,美国陆军正式宣布将自明年起全面汰除现有的机动砲系统。(图/美国陆军)

所以在2022财年起,这一批以「史崔克」(Stryker)8轮装甲车为底盘所衍生的突击砲车款,即便它们在伊拉克、阿富汗战场上的战绩不俗,但随着高昂的自动装填系统维保费用、落伍车体设计、难以升级的空间、车组人员的不适…,已经让它也不得不正式走入历史!

▲虽然机动砲系统的战场表现不差,然而过时的设计与昂贵的自动装填系统维护费用等原因,最终还是不受青睐。(图/翻摄自DVIDS)

史崔克装甲车

想当初美国陆军为了兵力投射的轻量化需求,在本世纪初期提出所谓「中型部队」的概念,组建多个新型的战斗旅;而为打造这一支既要能压制步兵、又能对抗重装部队为目标的「史崔克」旅,美军挹助超过40亿美金采购了2,000多辆的各型「史崔克」装甲车。

以这种编装的战斗单位,透过战略运输机的空运机制,达到号称可以在96小时内投送至全球各地,并且可以立即作战的高机动性武力。但以色列军队先前曾经评估过「史崔克」装甲车,并直接不讳言地批评它是「垃圾」(piece of junk)!

由于这一款装甲车车重的限制,虽然搭配了一门105mm砲,但事实上该门105mm的M68A1E4型火砲,先前可是要安装在履带式M8「比福德」(Buford)的「装甲火砲系统」(Armored Gun System, AGS)上,主要功能是提供快速的直射火力,以支援步兵扫除障碍。

但是移装到轮型车上整体的防护力可是差了一截,而为了提升防护力外挂的装甲,又逐渐降低了机动性。在官兵性命越形受到重视的现代战场上,防护力的不足可是先进国家军队中武器装备的大忌

▲国产装甲车的动力系统,一直都是难以提升的软肋,如果车重不断提升势必影响机动性。(图/军备局)

就一个军事基础工业尚不足以研制出主件引擎、火砲…)的国家而言,虽然采购M1A2T主力战车的案子似乎露出曙光,但采购的数量与剩余的旧型战车却远远不成比例。因此,如何保有大批装甲部队所需要的机动火力,就会是一项迫切的地面作战需求。

但我国在研制「105mm轮型战车」上,先前已经吃过许多亏,如何克服这一些动力系统、射控装置、火砲装载…技术上的难关,虽然还不算是极度尖端的考验,却已经让研发单位有苦难言。

回想第一代「云豹」装甲车高耸的车身,根本无法承受这一门战车所使用高膛压线膛砲的射击后座力,而我国在火砲装药与制退装置的技术上,并没有先进到足以克服这样的窘境,因此不得不选择与二代「云豹」M2的样车为基础,作为测试载台再姑且一试,以免有承受不住后座力而产生翻车的疑虑。

▲由于第一代的云豹装甲车高大的车体,并不适合搭载高膛压的战车主砲,因此未来将以二代云豹的车体进行相关的测试。(图/军备局)

黑熊战车有未来吗?

再者,我国本身并未有自制主力战车火砲的相关技术,不论是钢材或者是锻造的技术都存有疑虑,先前还称想授权生产120mm的战车滑膛砲,而这次也向美采购全新的M68A2型105mm低后座力战车砲,希望能与中科院的射控系统做整合。尽管如此,如果二代「云豹」的心脏(引擎)无法强化,那以往遭人诟病的动力系统表现,恐怕还是会遗传下去。

这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依旧是军工人员要去设法攻克,但是装备定位与运用上的战术问题,则是兵监单位要去头疼的项目,未来如果这一辆军迷期待的「黑熊战车」能推出,究竟操作、督导它的单位会是隶属装甲兵、装甲步兵,还是砲兵?

随着陆军「联兵营」雨后春笋般的泛滥组建程度,陆军在地面作战依旧存有直射火力的需求,但这样的路线究竟要如何走,在国内还得端看后续的发展,究竟在相关的技术上能否有重大突破,又或者只是编案骗钱的老伎俩,就牵动着尔后「国车国造」的美梦能否延续。

如果美军都要汰除,而国军才正要开始搞的轮型战车,未来是否能有新的活路

热门点阅》

► 黄竣民/青年从军竟落得「认赔杀出」 国军改革在哪儿

► 黄竣民/后备军士官缺人 但「速成」军、士官挑得起后备大梁

► 黄竣民/编「宫庙义勇军」成抗中新战力

► 黄竣民/国军提升联合作战也得靠正名?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