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定序 3年后取代生物晶片

台大医学院医检暨生技助理教授俞松良。图/张承运

1999年就在台大服务的俞松良是台大医学院院长杨泮池研究团队重要的辅佐大将,目前是台大医学院医学检验生物技术学系助理教授及台大医学卓越中心基因体医学组微阵列核心国家型基因体计划整合性功能基因体学核心实验室的共同主持人,经常以实验室为家的他,乐于投入有趣且富挑战性的研究计划。

俞松良因服国防役、于1999年到台大,开始为期四年的博士后研究,从2002年年底开始协助杨泮池的生物晶片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的运作,于2003年直接进入杨泮池的实验室,为期约1年半。之后,进入台大医院医研部,并于2007年至医技任教职。因此从2002年起就开始参与了杨泮池院长大部分的大型计划,从观念上的讨论、研究计划的撰写、实验的执行、实验数据资料分析论文的撰写等都有参与。

因长期参与杨泮池各大型研究计划,俞松良对杨泮池打从心底的佩服和景仰。他说,杨泮池是位人格特质领导风格很少遇到且相当优质的人,「想法开放、充分授权、学识渊博、文化涵养」是其主要特质,特别是不会因身为主管阶层而有落后时代潮流情况,他的想法总是更先进的跑在前头,其学识涵养令人十分景仰而总能信服于他。杨泮池领导下的计划主持人、研究员或老师,一直到博士班硕士班学生等整个研究团队是比较活泼自由的团队,有很好的实验室文化及风气,其在中研院的实验室着重于基础研究,在台大医学院的实验室则着重于转译医学及临床诊断与治疗方向,因设备完整,在医院的检体与国家经费高通量筛检仪器设备支援下,可从事较大规模的实验、收集检体和进行筛检。

俞松良指出,美国总统欧巴马于去年提出CR21前瞻计划,编列了很多预算在肺癌组织研究,相较于台湾官方癌症医学研究的投资明显不足于欧美各国的情况下;我们会专注于癌症组织研究,不能让老美专美于前。他有信心证明杨泮池团队在肺癌基因体医学的原创性概念,绝对不亚于欧美各国。

基因定序成重要分析平台

俞松良说,台湾从明年开始的国家型计划,基因定序已被点名为一重要分析平台,当成立基因及蛋白质结构分析核心设施实验室后的几年,基因定序平台将持续成熟,未来2~3年会有第三代、第四代定序仪等新技术推出,台湾可以等吗?如能买到更先进技术固然很好,研究成果如有好设备会加速其结果。但是,一个正确的研究加上充分运用现有设备,进而加快研究脚步,或许会比等更新的设备还要更快,先做出来的先赢,而且在整个科研体系,量大未必是最好的,质精才是最好的,有「原创性概念」是最了不起的。原创性必须是第一个发现或第一个证明概念,仅需少数检体、少数经费(设备及资源),就可做到证明概念。后来的人就辛苦了,因为概念已经被证明了,接下来就要大规模验证它,需要很多检体和数据资料。

因此,要有「足够多的实验仪器」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前者在台湾受限于经费,没有办法像国外研究中心,能在单一机构就拥有很多设备,可借由功能上集合几个实验室设备来达成;后者则是很有挑战性的部分,甚至会比实验操作本身有更高挑战性。目前的做法是将现有资源集结为若干大型整合性实验室,另由生技公司参与计划合作,例如:由Applied Biosystems(应用生命系统公司)提供3台新世代定序机器共同协助杨泮池院长大型计划的进行,即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合作模式。

解决科学.医界问题良方

俞松良表示,最慢3年后,整个基因定序系统将完全取代生物晶片系统。目前,机器型态仍会一直再升级,看得到的是新世代基因定序技术及其设备,很难想像未来3~5年间,还有什么科学方法可超越这样的研究策略,将整个基因体研究,举凡核酸研究,不管是DNA、RNA或各式各样的基因体、表观基因体等,都被其涵括进去,更会发现全世界大型国家研究中心把很多经费都放在DNA定序设备上,它都可为解决各种基础科学的兴趣、疑问或临床等问题提供很好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