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也玩「以租代售」? 专家:100件中根本不到1件

全台新建余屋卖压沉重,市场上也传出建商改采「以租代售」的风潮,但专家指出,其案例极为少数。(图/记者季相儒摄)记者叶佳华台北报导

全台新建余屋卖压沉重,市场上也传出建商改采「以租代售」的风潮,不过根据房产专家分析,实际上会操作这类方式的建商「少之又少」,除了对后续的售屋可能产生问题之外,社区管理层面恐让买方却步,「从100件案例来看,根本不到1件!」

《住展》杂志企研室经理何世昌表示,通常建商采「以租代售」所释出的租金行情会比一般市面上租金来得高,因此一般民众承租的意愿不高,加上目前土建利率偏低,建商普遍「满能撑」,他认为,会推出「以租代售」的业者多为小规模的建商,且极为少数「100件中根本不到1件」。

何世昌指出,建商采「以租代售」例子极为少见主因在于,「租过之后,然后又拿来当新房子来卖,对于买方来说是一个抗性。」另外,他也指出,采取这类方式的建商未来也可能面临社区管理问题,若出租住户占比太高,出入分子可能较为复杂,进而影响购屋买方的意愿。

屋比趋势研究中心总监陈杰鸣也指出,建商向银行申请土建融需偿还的本金金额实在太大,业者收租金根本不足以支撑,加上建商倘若以租屋的方式出租之后,该物件若想再重新回到新屋市场上也有难度,因为「一般自住客不会想买有人租过的」。

但以投资客来说,「以租代售」的情况似乎增加了不少。陈杰鸣指出,过去买在高点的投资客,受到房价下修影响,也纷纷面临「交屋」或是「认赔出场」的选择,若买方选择退屋,根据预售屋违约条款违约金最高可达15%。

若该物件自高点跌幅已超过15%,市场也出现不少投资客干脆认赔退户;反之若买方评估,若价跌还不到15%,且预期市场将逐渐回温,不少买主会采取先交屋,接着以「出售」的方式,用租金收益填补房贷压力。陈杰鸣表示,以今(2017)8年份网路销售屋龄5年内新屋的量体观察,则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