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百亿物流大亨 韩国福的「汉子」传奇
今周刊/许琼文从十五万新台币白手起家,韩国福一手创立的海硕集团,三十年间,成为全球泛太平洋航线装载量排名第二大的企业。身价百亿元的他,在台湾却相当低调,这位神秘富豪如何打造出今日成绩?又为什么对网球如此钟情,连续六年举办「海硕杯」网球公开赛?十月底,国内的网球迷一睹世界各国好手的风采,包括排名世界第四十二的澳洲选手葛洛丝、日本传奇女将伊达公子、前大满贯冠军得主澳洲的茉莉克,刚拿下大阪公开赛女单冠军的泰国一姊塔纳苏甘,以及詹皓晴、张凯贞等台湾新秀,齐聚台北小巨蛋拚球技。这些国际好手是来台参加「台北海硕杯国际职业女网公开赛」,海硕杯与LPGA高球赛是台湾两大国际认可的体育赛事。
这项提高台湾能见度的国际网球比赛,背后的重要推手,就是海硕集团董事长韩国福。海硕杯从总奖金五万美元,到现在十二.五万美元的规模,创下台湾女网新高,韩国福的一路推动功不可没。
虽说海硕杯在网坛名气响叮当,但一般人对海硕集团却很陌生,因为它出现在体育版的频率,高于财经版面。到底海硕集团是什么样的公司?韩国福这样低调的神秘富豪,有着什么样的创业故事?出身穷 发愿出头天报答养父母恩
海硕是一家海空物流运输集装公司,全球有五十一家分公司,每年货运量超过三十万个货柜,集团年营业额超过百亿元。韩国福接受《今周刊》专访表示:「这个行业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国际复合运输事业体,有别于长荣、阳明等业者是港对港的运输,海硕是直接把货从客户手中送到目的地。」世界最大的主机板供应商、第四大笔记型电脑品牌华硕,就是海硕最大的客户,可以说海硕是华硕在世界打江山的好伙伴。
像海硕这样的公司,在台湾高达六、七百家业者,但海硕不仅做到台湾第一,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台塑加上南亚两家,每年的货运量也不过一万个货柜,海硕每年则超过三十万个。」韩国福说,海硕在泛太平洋航线货运量排名第二。
海硕由于未上市柜,加上韩国福行事低调,在台湾企业界的知名度反而没有体坛高。鲜少人知道,如今身价百亿元的韩国福,其实是从送报生做起的穷小子。
韩国福出身台北市松山区的眷村,因家中贫穷又排行最小,出生不久就被一对没有小孩的军人夫妇领养。「虽然是被领养,养父母依然对我很好,即使不富裕,但我是他们唯一的儿子,他们很宠我,总是给我最好的。」韩国福说,一直到长大,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小学时期的韩国福,成绩总是全校排名倒数,他回忆:「排在我后面的都是智能障碍的同学,你就知道我成绩有多差,每天被老师打。」当时,义务教育只到小学,初中必须参加联考,成绩差的韩国福,被学校老师要求不得参加台北市的联招考试。
但是,养父的一个举动,却让韩国福一夜长大。
「我亲眼看到父亲低声下气拜托老师,让我参加台北市的联招,看到那一幕我很惭愧,当下我发誓要靠自己,以后决不求别人。」韩国福说起话来,声音低沉洪亮,中气十足,可以感受到他不服输的意志。
之后,韩国福求学一路顺遂,成绩都维持前三名,读育达商职初中部半学期后,便转到方济中学初中部,最后以全校第二名毕业,并顺利考上第一志愿建国中学。
高中毕业,韩国福考上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私立大学的学费并不便宜,韩国福的父亲上尉退伍,当时的退休俸不过三万元,一学期的学杂生活费就要一万多元,父亲为他缴完第一学期的学费后,对他说:「接下来,你要靠自己努力了,我们没办法供你学费。」
虽然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往哪里走,韩国福却有个坚定的信念,「要摆脱贫穷,让父母亲过好日子。」于是,他开始半工半读的日子,每天半夜三点半起床送报,晚上下课后再兼差当家教,两份薪水相加月领八千元,除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还用来贴补家用。拚创业 十五万元资金、五人小公司起家
大学四年辛苦的送报兼差生活,成为韩国福未来创业的养分。「每天半夜三点半起床,靠的是意志力支撑,尤其是冬天寒流来袭的时候,后来创业遇到困难,回想那段苦日子都熬过了,就一点也不觉得苦。」韩国福说。
努力想要改善生活的韩国福,毕业后放弃《英文中国邮报》月薪四千元的工作,选择薪水多六百元的吉连航运(已结束营业)。「六百元改变了我的一生。」韩国福开玩笑地说,当初因薪水考量进入航运业,从此改写了他的命运。一年多后,他进入英商怡和洋行,当时薪水从五万六千元一路升到六万四千元。
顶着外商高薪族的光环,韩国福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观察到当时台湾处于家庭即工场、大量出口外销的年代,台湾厂商必须透过四大洋行,将货物外销到世界各地,「因为需求大、供给少,货物运送的费用都被几家洋行把持。」韩国福敏锐地嗅到商机。
凭借着过去在洋行的工作经验,不到三十岁的韩国福决定创业,一九八一年他拿出十五万元积蓄,先在台北市忠孝东路大楼里租一间小办公室,从五人公司开始,韩国福的太太曾祥娟管财务,也是创业的五人小组成员之一。
「我提供客户便宜的价格,却是更好的服务,在与四大洋行的竞争中,找到市场区隔。」很快地,海硕渐渐站稳市场地位。
创业初期,韩国福遇到的第一项挑战,是合资的两位小股东对他的经营方式有意见。当时公司正值草创成长阶段,需要常搭机出差见客户,股东总是挑剔出差费用太高,韩国福一气之下,将两位股东的股份以溢价近六倍的价格买下。「我将他们的股份买下来,从此不做合资生意。」韩国福的口气有着不低头、不求人的骨气…【全文请见今周刊829期 】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
►►►每周最新一期《今周刊》内容就在ETtoday新闻云杂志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