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弋丰/霸凌或许不是日本学生自杀率飙高的主因?

日本总体来说自杀压力减轻了,为何青涩学子的自杀人数却激增?(图/视觉中国)

蓝弋丰专栏作家。

日本在世人印象中,原本就是自杀率偏高的自杀大国,但是近来日本连青涩的学生都闹自杀,学校学生(包括小学、国中、高中生)自杀人数在近几年来激增,过去日本学生每年自杀数大约在150人上下,1998年到2004年还有一波从将近200人下降到100出头的学生自杀大减少潮,但自2010年以后,学生自杀飙升,2018年竟然高达332人。

最让人不解的是,其实日本总体自杀率,自2009年以来稳定下降,每10万人自杀率从2009年的25.7人,降到2018年仅16.5人,日本人总体来说自杀压力减轻了,为何青涩学子的自杀人数却激增?这成了一个让人不解的难题,尤其是将近6成的学子自杀并没有办法查出原因

考虑到日本少子化,学生人数年减少,学生自杀人数却还激增,问题的确严重。一般来说学生自杀很直接联想到日本学校霸凌文化,学生人数减少的情况下,班级同学人数减少,是否会造成霸凌问题更加严重?这是个合乎逻辑的推想,但是,与印象中不同,霸凌只占日本学生自杀原因中的很小部分,且比例并没有明显增加

从4成有找出原因的自杀案例来看,最大宗还是家庭相关的因素,这或许给了我们一个「破案关键」,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日本学子的自杀率从2010年之后快速飙升,尤其是2018年比2017年激增百人,出生家庭的社会组成成分比例改变,会不会是可能原因?

日本自1990年代就开始警觉到「少子化」问题,因此开始各种推动生育的「少子化对策政策,在2003年更推动立法《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次世代育成支援对策推进法》,2004年推出<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其主要的做法,大体上就是认为减轻育儿经济负担,包括减税、育儿津贴、增加公共托育的资源等等,就能鼓励生育。

日本鼓励生育到底有没有成功?可说没有,但不是全无效果。就减轻「少子化」问题来说,大体上没有作用,因为每年出生数还是一直减少,跌破百万大关后仍无减缓迹象,不过,这是因为生育人口本身就在减少,就生育率来说,2005年创下最低生育率1.26以后,之后有回升到1.44。

也就是,种种补贴措施,的确让更高比例的妇女愿意生小孩,只是因为日本育龄妇女总数一直在减少所以生出的小孩总数还是不断减少。问题来了,这多出来的比例,是哪些人呢?这里就进入非常「政治不正确」的讨论:在欧洲各国经验,大力推动奖励育儿政策的结果,生育率乍看之下的确会回升,但仔细检视,本国人的生育率不动如山,都是移民的生育率大幅上升。

▲日本自杀人数已经连续9年减少,然而青少年比例却持续增加。(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原因很简单,现代人生育率降低有很多原因,追求自我实现,对养育品质要求提升以至于养育成本远高于垃圾吃,垃圾肥」,以及高收入夫妻考量到机会成本的损失,这些都不是补贴可以弥补的。反之,会因为补贴而增加的生育,大多是低收入因此机会成本低、养育成本低的家庭,在欧洲,就以移民为主。

那么在日本这个移民不多的社会,因为育儿补贴政策增加的生育,合理的推断是,会变成以社会边缘家庭为主。这些家庭受到的社会与经济压力,以及家庭内在的冲突都远比一般家庭更大,儿童也不易受到良好照顾与教育,甚至可能遭虐待,有多种原因都可能造成小孩进入学校以后的社会压力远比其他同侪更高。

自2005年起日本生育率触底回升,到如今,受日本积极生育政策鼓励出生的小孩已经上中学,反映在自杀率上,就是学生自杀不合常理的飙升,这恐怕还只是冰山一角,毕竟会严重到自杀的个案,总是全数学生中的极少数,但是这可能是一个指标:未来日本的社会问题是否也会如此急速飙升?

我们或许也该思考这个问题:生育率下降是世界常态,强行想要扭转自然,真能得到好下场吗?有的国家补贴财政破产,停止补贴后,生育率就恢复原状,而补贴鼓励出来的生育,往往集中在移民,或是低社经地位家庭,其中有很多问题家庭,结果到底是解决了问题,还是增加更多问题?

面对少子化,或许真正的解答是,不要再想「人定胜天」,应该顺应自然,将社会制度改造为适应少子化社会的制度,而不是妄想能够违逆自然,就算真的能在数字上办到,恐怕最终结果也不是我们所想要的。

● 《ETtoday新闻云》提醒您,请给自己机会:自杀防治咨询安心专线:1925;生命线协谈专线:1995

热门点阅》►9月一开学…成日本最高自杀潮

►还不起的学贷──是谁让青年走上「不归路」?

►看更多【蓝弋丰】专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