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症候群失能、谵妄... 老年病况连发事件的前兆
▲成大医院老年科黄基彰医师说,如果长辈出现类似老年症候群,请即时寻求老年医学专业的协助。(图/记者林悦摄)
老年症候群的问题,包含听视力问题、谵妄、疼痛问题、压疮、跌倒、日常生活功能下降、失禁、认知功能不良、忧郁和营养功能不佳等项目,成大医院老年科黄基彰医师说,老年症候群的出现,是恶性循环或老年病况连发事件的前兆,警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心理调适不佳,自我照护能力低落。
黄基彰举案例指出,85岁男性,过去有冠心症、心衰竭、糖尿病、陈旧性中风、轻度偏瘫,忧郁症、痛风、慢性肾病等疾患,平日和女儿一起住,规则在门诊追踪。某日早上起床后在家跌倒,出现左手、左大腿瘀青、头部外伤被送往急诊诊治,处理完伤口、左手骨折及头部外伤后建议回家自主观察。
回家后病人进食变少,整天卧床,两天后病人开始发烧、呼吸急促、尿失禁及在家意识混乱(大呼小叫,无法沟通)再度被送往急诊就医,检查之后发现病人有泌尿道感染、心衰竭恶化、低血糖、急性肾衰竭、伤口感染、谵妄....。
黄基彰医师指出,对于老年症候群若置之不理,可能造成失能,甚至死亡。其中跌倒、失能、认知功能不良、忧郁和营养功能不佳等个别因子,都被证实和老年族群死亡风险有相关。
黄基彰表示,根据成大医院老年医学团队的研究发现,相较于健康的老年族群,经校正其他影响因子后,具有老年症候群的社区老年人,若符合一种症状其5年的死亡风险相较没有者增加1.5倍,2种为1.69倍,3种以上则为2.43倍。以上显示,老年症候群对社区老人的确是不容忽略的议题。
黄基彰表示,健康老年人虽然身体功能仍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退化,但是自然老化不至于影响个人独立执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许多被认为是老化的症状,实际上却是生病早期表现。而当多重因素的健康问题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累积造成多重器官系统的功能受损,导致个人较不容易应对所遭逢的生理与心理挑战,这时就会产生「老年症候群」。
黄基彰说,尤其是衰弱的老年族群,更容易观察到高盛行率的老年症候群,以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65岁以上的老年族群有45.9%最少有1项老年病症候群; 85岁和以上的族群更高达64.2%有老年病症候群的困扰。
黄基彰医师指出,过去老年人的健康照顾以疾病为导向,但老人家常不会主动描述症状,又因其症状不典型,若再加上照顾者疏忽等,潜藏之病症常会被忽略而延误治疗。因此,黄基彰医师提醒指出,了解老年症候群可以帮助筛检有医疗照护需求的老人,借由周全性老年医学评估来完成认知、情绪、疾病控制、多重用药、营养、运动能力等各项分析,再藉均衡营养、复健、运动及整合医疗介入,达到延缓失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