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开放力道增强 陆股终将破茧而出
文/冯泉富
中国近期公布的总经数据,包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工业利润成长、中国进出口、信贷和GDP等主要经济数据均明显改善,我们上周已逐一说明。投资人也许要纳闷了,股市表现为何无法迈开大步。市场缺乏资金吗?其实中国股市一直不缺流动性,只有信心问题。国际原油供过于求的问题解决了吗?没有,但是原油照涨(截稿前创波段新高)。钢铁产能过剩解决了吗?没有,但近期各钢品报价还是涨。
显然,价格问题很大一部分是信心决定的,信心又来自市场预期,任何问题只要市场认为(不算遥远的未来)会解决,价格走势在短线上就能翻转。近期大陆商品期货热闹滚滚,接连上演多头狂欢,从整个商品市场来看,四月上旬以前主要是黑色产业链(包含铁矿的工业金属)的上涨,现在已经演变为整个商品市场的共振上涨。不过连日集体暴涨,已引发风险疑虑,近期,上海期交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三大期交所一齐出手,宣布上调商品交易手续费,或调整交易保证金及涨跌停板幅度的联合抑价行动,坚决抑制过度炒作行为,防范市场投资风险。以上现象说明了一件事,市场从不缺资金,只看信心如何引导。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股市,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存放款获利空间已快速压缩,加上2015年不良放款总额快速上升(较2014年增加超过50%),可预期金融类股不易有突出表现,而金融板块又是权值比重最大者,将间接压抑A50、A180、上证指数等的上攻力道。
就其他非金融业获利来看,受惠于消费转型升级的餐饮、旅游,与政府投资力度加大的环保与公用事业,获利改善最为明显。根据各家法人预估值平均,A股今年整体企业获利较去年成长5.1%;非金融股企业表现更令人惊艳,剔除金融之后整体企业获利将成长11.4%。
上证指数目前估值16倍,低于十年平均值19.6倍,投资人参与入市的整体风险已不大,当然,选股的方向仍是往政策支持的板块走,如环保、新能源、新科技、文化传媒、养老医疗等相关产业,都是未来值得注意的长线投资亮点。
长线来看,陆股并不缺上涨的题材,外资目前仅占陆股市场不足6%,随着开放程度的放宽,对国际充沛游资的磁吸力量将逐步彰显。日前香港交易所宣布从五月开始测试「收市竞价交易」时段,被视为是配合深港通而预做准备。目前只有深交所设有收市竞价交易时段,上海与香港都没有该制度。港交所重启收市竞价交易时段,可能代表深港通时程已不远。
沪伦通协议九月可能签署
另外,MSCI是否将纳入A股,个人研判本质上没有纳入与否的问题,只有时程早或晚的问题,就算六月没结果,九月仍会再讨论,每一季都会持续检讨。目前连「沪伦通」(上海与伦敦互联互通)都已在如火如荼规划中。
中国今年首次担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并将在九月峰会向其他国家展示开放金融市场的成果。市场认为作为重要开放政绩的「沪伦通」可能在九月宣布。
近期,沪伦两交易所的高层及工作团队早已积极展开互访交流,就两国证券市场的特点、交易商品、交易机制、资讯披露规则、清算、监管法规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业内人士认为,「沪伦通」初期将以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的模式通车,届时中国企业会发行GDR在伦敦交易所挂牌,英国富时指数成分股亦可能发行GDR在上交所挂牌。
只要中国股市与国际主要市场连通管道越多,QFII进入中国市场越来越方便,障碍越来越少,未来MSCI纳入A股的权值比重就会加速攀升。法人交易占比拉升之后,企业筹资会更有效率,股市也将朝向健康的良性循环发展。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818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