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敬民/房价愈打愈涨 真正该做的是这个

政府持续打房措施,但打房后房价往往不跌反涨。(图/记者建宇摄)

文/《住宅周报社长陆敬民

从去年12月初以来政府单位不断祭出打炒房手段,试图压抑过高的房市热度,并借此平息民怨,不过综观过去这20年政府几次出手打房却发现,往往只有短、中期的盘整效果,房价仍然持续上涨,变成「愈打房价愈高」,若无完整的配套如业界可遵循的销售模式,只是让台面下交易增加,对于抑制房价上涨效果不大。

从去年12月初央行发布选择性信用管制开始,台湾历经了几次打房、或说「打炒房」的措施,紧接在央行之后是去年底的「实价登录2.0」,除了门牌识别化之外,更要把预售屋买卖也完整揭露。紧接着内政部的「房地合一2.0」也通过,要把预售屋转单也已房地合一课税,更延长高税闭锁期,从买预售屋开始最少有7年的时间转手获利税率都在35%以上。

事隔一周央行又加强选择性信用管制力度,这次则是针对法人、拥有多户的自然人等,连着高总价产品一起打进去,可贷款成数愈来愈少。

但是这样一波波的打房手段,对于房价真的有抑制效果吗?其实从过去这20年来的状况来看,往往只有短、中期效果,若非一些天灾人祸,房价要跌还真不容易。举例来说,2011年6月起实施的「奢侈税」就是为了打压房市短进短出套利,结果市场反应是房价被压抑了一阵子,然后就恢复涨势,严格说来效果并不明显。

紧接在奢侈税之后的是2016年起实施的「房地合一税制」,「奢侈税」也同步退场,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从房地合一实施起到现在,房价没下跌反而愈涨愈高,民众也是继续房子卖房子,我想这和最近几年的大环境状况有关,民间游资相当多,这些游资都需要找出口,另外银行因为是民众存款的操作人,也一定得要找标的放款赚利息,而且民众的预期心理就是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会变,如此一来把钱放在房市做资产配置也是正确的动作。就是因为这种种因素加总起来,所以才会让外界认为愈打房价愈高。

▲囤房税恐怕会造成终端租屋租金上升,政府也不敢贸然实施。(图/记者陈建宇摄)

有的人认为实施囤房税才是正解,质疑政府不实施打房就是「玩假的」,但我认为要不实施囤房税也些原因,因为这些持有多户的人房产有许多都是继承而来的房产,甚至根本已经没有贷款压力,用途往往是出租给他人使用,一但贸然实施囤房税,这些多出来的成本很可能就会转嫁到租金上,最终承担的仍然不是屋主,而是终端的租屋族群

我认为政府的态度只是要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并不是要把房地产打趴,毕竟营建业内需龙头产业,一下子把房市打到房价雪崩下跌2~3成影响层面太大,银行鉴价也会受影响,企业必须增列担保品,甚至很多人会选择直接断头求生等,若下跌超过3成更不敢想像后果,这是想要维稳的政府也不乐见的。

所以现在就变成政府单位「棒打出头鸟」,谁公开排队买房子、谁上报我就打谁,却导致销售地下化,转为「VIP预约制」,所有的销售行为都私下做,变成所有的资讯都不公开,「资讯不对称」最后受害的仍然是消费者

因此我想政府单位除了不断推出打房措施、不断压低贷款成数之外,也应该针对销售模式进行规范,由全联会与政府单位商讨出业界可遵循的销售模式,让首购自住型消费者能有公平买到第一手房子的机会。

►陆敬民小档案

学历: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经历:《自由时报》房地产记者现职:《住宅周报》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