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宝宝杂志/7重点 降低婴儿猝死症发生

文/郭盈秀 采访咨询万芳医院小儿部主治医师黄亮迪 照片提供/班尼顿广告风格写真

一岁内的婴儿发展未成熟,很脆弱;相关主要照顾者只要稍有疏失,都可能会让婴儿陷入危机中。对于许多父母闻之色变的「婴儿猝死」,其造成原因似乎尚未明朗。不过,如果能掌握细节和正确的照护方法,相信有助于减少并预防令人心碎的状况发生。

医学定义上,一岁以下婴儿突然死亡,经过完整解剖、详细调查后,仍然没办法找到明显致死的原因,就被称为「婴儿猝死症」。

随着后来的研究,才慢慢归纳出几个可能的因素,如趴睡、呛奶等,但真正主因仍然不明。

万芳医院小儿部主治医师黄亮迪补充,通常婴儿猝死症很少发生在小于一个月的新生儿身上;倘若有致命的状况,大多都有原因,例如新生儿仍在婴儿室却出问题而缺氧,肤色转黑,紧急抢救也救不回来,就算勉强维持住生命,也只会成为植物人。

国外研究:睡姿影响

提到导致婴儿猝死的原因,「趴睡」是最常被讨论的一种。

黄亮迪医师表示,外国宝宝大多有趴睡习惯,因此从欧洲美国,都曾做过相关研究,想了解婴儿趴睡的姿势,是否会促使婴儿猝死的机率提高;加上后来也发觉东方的婴儿较不采取趴睡姿,且猝死机率较低;两相比较,而归纳出「趴睡与猝死相关」的可能性

神经反应慢.影响呼吸道

然而,为什么趴睡与婴儿猝死的关系密切

黄亮迪医师表示,婴儿的神经反应并不灵敏,身体移动慢半拍;如果睡姿正好压迫到呼吸道,宝宝可能因为呼吸不顺,而在睡梦中突然惊醒,却又没办法即时反应过来,因而可能发生睡梦中窒息、甚至心跳停止的状况!这也是建议宝宝不要趴睡的主因。

他说明,趴睡的姿势中,宝宝的头朝向床垫方向,正好会堵住鼻孔嘴巴,阻碍空气的畅通。

婴儿猝死的研究历程

最早从荷兰1980年的研究开始,发现趴睡是造成婴儿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之后的1980~1990年间,欧洲、纽、澳、美国等其他国家,也陆续进行相关调查,都几乎有相同的结论,而从1991年开始宣导婴儿不要趴睡。

1992年,美国儿科医学会开始建议和规定婴儿不要趴睡;1994年,发起「Back to Sleep」,让婴儿采取仰睡。由于全世界儿科相关研究多以美国儿科医学会为参考依据,陆续几年推行下来,婴儿猝死的比例明显下降许多。

易引发猝死的高危险群

除了趴睡外,黄亮迪医师补充表示,有些生理状态特殊的婴儿,可能也在猝死的高危险群之中;因此,从出生开始,到平日照护,父母更需要特别留意。

早产儿.先天疾病机会高

由于外力基因孕妈咪本身(如肥胖血糖异常、高血压、感染等)或胎儿发育成长问题,都可能导致早产儿的出生。黄亮迪医师说明,比起一般婴儿,先天性染色体疾病者较容易早产。

如唐氏症,宝宝的肌肉天生就比较瘫软;另外,有代谢性疾病者,新陈代谢能力不佳,容易营养吸收不良,自然会影响成长,导致身体虚弱;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由于血液循环较差,较容易因为缺血或血管阻塞,导致缺氧(甚至致命)的状况。

神经虚弱.肌肉张力差

普遍而言,宝宝睡觉时手脚会弯起,身体有点前曲,只要去触碰他,有时候会蜷缩起来。

然而,黄亮迪医师表示,有些宝宝可能因先天神经发育较慢,因而没办法对触碰快速产生反应;或肌肉张力差,睡姿呈现摊软的状态,或是抱起来却没有感觉到宝宝自行支撑的力量。

有的是暂时性,之后会改善;但在这段宝宝约一个月到三个月大的照护期间,父母一点都不可马虎

紧急状况的处理

曾有新闻报导,一名不到一岁的婴儿本来在睡觉,突然嘴唇发紫、没有心跳呼吸,保母慌到大声痛哭,害怕他因此而猝死;所幸刚好路过的消防员听到,紧急对宝宝进行CPR(心肺复苏术),而后送医,终于救回一命。

黄亮迪医师提醒,父母应随时保持警觉,注意宝宝的状况;尤其一旦察觉到宝宝没有反应时,要掌握一分钟的黄金时刻,立即应变处理,如给予一些身体刺激、叫醒他、畅通呼吸道等等。

原文刊载于2013年9月号《妈妈宝宝杂志》。※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妈妈宝宝怀孕生活网】。※本文由《妈妈宝宝杂志》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