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肾功能衰退会「贫血」吗? 当心「肾性贫血」夺命
▲医师提醒,慢性肾脏病患者,要定期做血红素监测。(图/台北慈济医院提供,下同)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一名高龄近100岁的病患在几年前突然排尿量变少,且有疲倦、食欲不振、反应迟钝状况,至台北慈济医院肾脏科就诊,郭克林医师发现该病患脏肾功能萎缩得很厉害,诊断为「肾性贫血」。郭医师指出,肾性贫血症状不易分辨,有些单纯的肾病或是内科疾病也会有类似症状,因没有特异性,所以经常被当成是老化现象,必须靠抽血检验才能确诊。「医学上,对于肾性贫血的定义是,男性血色素值低于13g/dL、女性血色素值低于12g/dL。」郭克林补充说明,肾脏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释放红血球生成素,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所以很多民众不知道,肾脏功能衰退会造成「贫血」。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贫血严重度与左心室肥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住院率及死亡率都有显著相关。此外,对于肾性贫血的病人,如果又合并心脏功能不好,贫血更会加速心脏功能恶化;而心脏功能恶化后,又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因此必须针对贫血进行治疗,才能制止恶性循环。过去慢性肾脏病患只能靠输血来改善贫血,但现今除了「红血球生成素」,还有一些补充铁剂等辅助性的治疗。该名病患透过「红血球生成素」来提高造血能力,经3个月治疗,血红素上升到接近标准值,生活品质及不适症状也获得改善。郭医师提到,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的共病,它并不会自己好,但是可以透过治疗,来帮助维持患者血色素的稳定,因此,第3期以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要定期做血红素监测,且越晚期的病患需更频繁的监测。郭医师也提醒,「红血球生成素」不是治疗贫血的唯一方法,医师也必须先评估病患是否有缺铁、缺B12、缺叶酸或是有发炎感染、营养不良以及潜在血流失等其他问题。▲肾脏病越晚期的病患需更频繁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