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爱买储蓄险!2大错误「年缴超贵保单」资金全卡住 投保概念曝光

年轻人进入职场整理自己的财务状况时,必须先厘清自身的保障需求。(图/pixabay)

记者杨络悬台北报导

刚从学校毕业的社会新鲜人,工作了1至2年,经济状况还不太稳定,除了面对新鲜人的低起薪因应房租水电生活费,也可能要面临就学贷款的还款压力,到底该如何整理自己的财务状况、购买何等程度的保障,是许多年轻人的共同疑问。若要购买保险,就要决定投保顺序,例如分析风险后「先保损失大,再保损失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缴保费而牺牲掉自己的生活品质。

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正准备累积自己的经济实力,在所有的理财工具中,应该优先衡量自己的保险状况,将风险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之下。根据政治大学风保中心与中信金旗下的台湾人寿合作研究「台湾高龄社会退休生态观察指标」,资料指出,70%受访者购买储蓄型或投资保单做退休规画,年轻世代也首选定存和储蓄险。

许多年轻人买保险最常犯错误就是先购买保费贵、保额低的储蓄险,导致风险意外发生时,资金全被「卡住」;另一个错误是,多数人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保障,听到推销用词就急着购买保单,年缴高昂保险费用,却没有比较好的保障。

保险产品多样,有医疗险、意外险癌症险、失能险、重大疾病险、寿险等,到底要先选哪张保单?年轻民众要先了解,保障和投资是两回事,必须分开来看,另外根据预算,优先选「低保费,高保障」的保险产品,用一年少少的几千元费用,建构出百万元的保障价值;最后也要了解,不是买越多产品就越有保障,应该量力而为,年度保费预算尽量不超过年收入十分之一。

▲保险是补助性、转嫁风险的工具,在财务规划上,应选「保费少,保障高」的保险产品。(图/pixabay)

民众可以先衡量预算和「风险特性」规划保单,不过,投保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而是根据自身需求作调整劳保和公司的基本团体保险可以稍微应付职业伤病与失能,已经有了基本的保障,可再根据工作性质增添自己所需的保单,例如,上下班通勤时常骑机车,就要了解意外险、意外医疗险或实支实付医疗险的重要性;暴露于致癌的工作环境家族有癌症病史,就可能要把癌症险或重大疾病险列为投保优先等。

一般投保建议顺序为,意外险、实支实付医疗险、重大疾病或癌症险、定期寿险或残扶险。意外险保障范围为意外身故、意外残废、意外医疗、大众运输意外事故等;实支实付医疗险为保障住院医疗费用、每日病房费用、手术费用、出院在家疗养等;重大疾病或癌症险包括心肌梗塞、脑中风、瘫痪等;定期寿险有身故和完全残废等。不过所有的保障范围都必须视保险产品内容而定。

对于保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及认识后,再依据风险需求调整保障额度和保单内容。年龄状况、财务收入和生活环境不同,风险评估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保险是补助性、转嫁风险的工具:当风险事故发生时,最先思考「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问题」,再看手上是否有保险工具辅助。也就是说,健康的财务分配是「利用小钱获得大保障,进而累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