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大咖台商转攻新「世界工厂」 每月猎才2千人
▲旭荣黄庄芳容(左起)、新纤吴东升、聚阳周理平与远东徐旭东等纺 织巨头平日低调,却为找寻南向新血,44年来破天荒联合征才。(图/商业周刊/摄影骆裕隆)
文/马自明「新颖厂区环境与提供宿舍」、「有眷探福利」、「福利比照台湾」,台北世贸展览馆,71家纺织厂商摊位,各自拿着传单,拉着上万名来此的年轻人,填履历送小礼物,喊出「拥有国际经验,到海外开拓市场」口号,抢着吸引这群30岁左右的7、8年级生目光。
这是44年来,纺织厂破天荒首次联合征才。你想得到的纺织界大老,包括远东集团总裁徐旭东、新纤董事长吴东升、旭荣集团总经理黄庄芳容及南六董事长黄清山等,有的平常低调、难得一见,竟然一字排开,站在同一张讲台上,唯一的共同目标:为海外市场,找寻新台干。
老台干退休潮锁定7、8年级生培养接班人
30年前,台商拎着一卡皮箱,率先抢滩东南亚;20年前,他们再带着一批台湾干部,西进中国;现在,他们锁定台湾的年轻人,打造一批「新台干」大军,重回东南亚!
为什么是现在?因为这群老台商、老台干是战后婴儿潮世代,都已5、60岁,培养新台干,为的是10年后,当他们退休,年轻人能够接班。
为什么在东南亚?因为这里正逐渐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加上内需市场兴起,要打天下,需要年轻生力军。
为什么找台湾人?因为中国「红色供应链」随美中贸易战出走,在海外台厂旁,跟着盖起新厂,并高薪挖角台商里的陆籍干部,台商改用台干,较为放心。
根据104人力银行统计,东南亚管理工作职缺5年来增加87%,但中国反而下降9%;东南亚今年前4月平均每月管理职缺数,也从仅有中国的2成多,几乎达到中国的一半,达2300多人。
同时,该调查也显示,企业找的「新台干」越来越年轻,从5年前的35岁,到去年提出的人才需求年龄,已经低于30岁,扶植7、8年级生接班的态势明显。
台商二代组团「再创业」Line、微信热讯聊:哪里有投资机会?
台商告诉我们,到东南亚工作的年轻人,有3种面貌:二代、创业家,和打工仔。
「台商一代和二代一定会有代沟,老一辈跟我们想得不一样,」43岁的林忠平,是新树金属的二代,他84岁的父亲林泰良,以铁铝罐在中国打下一片天,但他到越南后,不想再做「敲敲打打」的生意。
「(越南)土地这么夯,工业地也在涨,这么多外资涌进来,厂房租赁市场这么好,为什么不做?」林忠平和他父亲争论,要把部分厂房土地,转租出去,改做不动产开发,连他自己,都已在越南买了3套房。
他指出,到东南亚做制造业,一样得面临陆厂,甚至本地厂竞争,又陷入价格战,「一代会觉得,我给你工厂,你稳稳做;但我会觉得,照这方法下去,3、5年就会被淘汰掉了,又要搬家了。」
台商一代到海外做外销工厂,台商二代却想「再创业」,改做内需。林忠平坦言,外销用便宜的劳力加工,再卖到国外,生意模式反而简单;但内需得与地头蛇过招,他们语言不通,除善用当地人才外,还须找信得过的台湾年轻人才。
林忠平不是唯一这样想的二代。在东南亚各地,台商组织已经分流:一边是由5、60岁老台商组成的「台商协会」,另一边是由3、40岁组成的「二代会」或「青创会」。
台商协会平常联络,用的是电子邮件、传真机,聚会是喝茶吃饭,聊的是工厂、劳力;但二代会或青创会用Line或微信拉群,聚在一起是开座谈会,最常问的问题是,「这里哪有好的投资机会?」
这群二代新台商,要在东南亚闯出一番新天地,正在布建自己的新台干部队。
「年轻人愿意到东南亚的,多半因为这里经济发展虽比台湾慢了5年到10年,但土地是台湾好几倍大,」资策会顾问、前宏碁外派马来西亚主管曾庆廉指出东南亚的发展潜力,他观察「年轻人较不会像上一代短视,赚了几年就想走。」
台商二代看上东南亚市场的庞大内需,打工仔则看到广大的舞台。两者的差别是:二代有钱、有人脉,可以做不动产、金融投资生意;但来打工的新台干,要赚的是高工资,存更多的钱。
与林忠平一起做不动产开发的「智囊团」成员郭乔慧,她曾是科技大厂的产品经理,1年要飞9趟墨西哥看厂,1天经常睡不到3、4小时,但年薪不过1百来万元,「我算过,换算成时薪,比在麦当劳打工还低!」
但到越南后,加入资本投资公司,郭乔慧拿到的薪水虽只比台湾略高,这里的物价水准却只有台湾的一半,存款累积快,且跟她谈生意的,多是日本、韩国和欧美来淘金的人,「未来在这发展肯定比台湾好。」
派驻印尼、现任中国一间金融科技公司市场开发主管的吕旻璁,大学毕业、当兵退伍后就到印尼工作,不到10年的时间,年薪已经突破2百万元,远远超过他的台湾同辈。
「老台商面对的是台湾薪资上涨,需要出来,到外地设厂;现在台湾年轻人,却是因薪资停滞不前,选择到海外工作,推力完全不同,」吕旻璁说。
场景再转回越南。台湾最大针织布厂旭荣,总部在台北忠孝东路,只是几层小办公室;但他们在越南福东工业区,却拥有一座面积近7万坪的工厂,工厂大门口设置一座大喷泉,如皇宫般壮丽。
外派到越南纺织业的台籍干部,平均薪资是台湾的1.5倍,但在这吃一碗牛肉河粉,只要新台币35元。
这群新台干精打细算:到中国薪水高,但物价也高,存不到钱;但到东南亚,薪水好,物价也低。他们表示,以越南来说,通常1个月花不到5000元。
而且,在这里买一层公寓,不用新台币5百万元,薪水不用存10年就买得到,房价每年并以3成到5成速度成长;但在台湾工作,每月3万元,不吃不喝28年,才能在台北市买1间千万元小套房。
其实对新台干而言,赚钱只是其一,赚资历则是其二。「以我这年纪,不见得能在台湾管个小团队,但我在越南,有机会当主管,」在越南旭荣担任采购的叶芸瑄,是7年级生,在台湾职场超过10年,都没成为公司主管,但来越南一年,已管理5位越籍员工。
赚资历!更快成为中坚干部染料技术工,不到30岁管20个越南人
任职越南旭荣技术部门、负责布料染色的黄俊辑,抱着一样的想法。他本来是每天背50公斤染料的技术工,但来越南4年后,不到30岁的他,已成为该厂最资深的台籍员工,旗下越籍员工达20位。
「(来越南)我满兴奋的,」黄俊辑说,他刚到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他以一位技术工,却可参与厂商发包、工厂装机等建厂细节,连工厂下方的水管该如何埋,管线如何走,他都需要一一掌握,「如果去其他地方,没有这样的机会。」
现年55岁、越南旭荣福东厂行政副总经理何世明,堪称「老台干」。他指出,面对新台干,他先观察1年,觉得有潜力,让他成长,2、3年就可以升主任,成为辅佐下一代接班的管理梯队。
「派年轻人到东南亚,最重要还是为了传承,」主要从事卫星车队管理的弋扬科技马来西亚公司总经理张峰菖表示,他们今年也将启动新人计划,让台籍年轻人常驻马来西亚,培训约1年到2年,组成海外的中坚干部。
新台干撕「草莓族」标签 外派痛苦指数高,成长和成就感也大 虽然年轻人常被称作扛不住压力的「草莓族」,但这群新台干身上,却有顽强的斗志。来越南2年、32岁的中租业务经理巫怡葶,为了等待客户开一张手写发票,坐在客户公司里,等了6个小时,1天只吃一包洋芋片充饥,才谈成第一笔租赁生意。
做鞋子商标的越南仁美公司,32岁的经理郭宗霖,从早上8点骑着机车,巡视整片工业区,看到门口招牌有写中文字的,他就向警卫询问,能否进门谈生意,直到各工厂晚上关门,才回到宿舍。
凭着这样的精神,让郭宗霖总算打进为Nike代工的制鞋大厂丰泰,为公司迎来数百万元的订单。「我们之前从来没敲进他们的大门过耶!」他说这句话时,难掩一份得意。
东南亚外派的经验,在他们的履历表上烫金。「如果有海外经验,即使后来再回台找工作,不但更容易找,薪水甚至可以拿得跟国外一样高,」联电人资经理刘怡欣指出。
「我面试时,主管问我,有没有想往海外走?我说,当然有!」29岁的潘孝旻,曾外派越南的鞋胶厂,待了1年离职,回台马上又到一家网路平台公司任职,现为业务总监,再派往马来西亚,在异地找办公室、找人,一手包办,不再是颗小螺丝钉,薪资也比上次外派时多了3成。
在亚洲最大电商旗下部门、派驻在印度市场的负责人许诠,28岁,薪资已突破百万元的天花板。他指出,年轻人到东南亚外派,可以选3种公司:一是欧美公司,薪资高,但少聘用台籍;二是本地公司,能深入当地,但薪资低;三是「讲中文的公司」,不论台资或陆资,都是提升薪资水准的好选择。
中国高速经济成长,走了20年,碰到瓶颈,前进中国的台青,渐渐退烧;取而代之的,是卡位东南亚的新台干。东南亚就像早年的中国,高经济成长至少可再走10年,新台干将是首批受惠者,也是下一代台商征战新市场、能建起牢固革命情感的先锋部队。台湾年轻人的新机会,就在眼前!
※本文刊登于《商业周刊》1649期,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延伸阅读】
7-11不跟进全家跨店寄杯咖啡,真的是担心金流?从财报看懂背后决策关键全联行动支付,2周冲破百万下载数!专家4点分析,吸引婆妈使用的原因客人以为饮料坏掉暴怒,服务生这样做让他道歉…心理专家看对付奥客心法日最大连锁牛排馆Ikinari Steak,来台挑战孙东宝!背后有什么秘密武器她27岁常放屁,检查竟大肠癌三期!医生:2类饮食过量,就是在肠道养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