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彰化「田中马」暴红 人情味跑出2千万商机

田中马拉松推手郑宗政(图中),不只让乡间小镇变路跑胜地,还吸引大批年轻人返乡,创造小镇回春热潮。(图/商业周刊/摄影杨文财)

文/林俊劭

一场田中小镇马拉松,竟能吸引国内外5万多人抢1.2万个名额,2秒钟就被秒杀,比江蕙演唱会的票还难抢!

田中,位在彰化县农村小镇,这里高铁还没通过,没view又缺旅宿,但自2012年开办第一届赛事「田中马」以来,它就成了全台湾人气最高的马拉松,为小镇带来2千万观光商机,并带动地方特产如台梗九号米、一品名煎饼、蜜麻花、牛奶面等营收成长3倍。

这是一个在地企业家和小镇4万镇民携手创造的回春传奇。

啦啦队,从3岁到80岁都有

田中马拉松第一个吸引人的特色:从3岁到80岁,几乎全镇动员的超热情啦啦队,一位中年大叔拿着两根面棍,把垃圾桶克宁奶粉罐当成爵士鼓猛敲;旁边的小女孩,拉着刚学一年的小提琴在伴奏。路旁有布袋戏团、野台戏剧场,与管乐队重金属摇滚乐团相互拚场,台味十足的热闹混搭,把整个路跑弄得像是现代版庙会

最让跑者感动的,是全长42公里从未停歇的加油声。「在台湾跑城市马,不要被骂就好了,根本没妄想有人会帮你加油,」曾征服过东京、柏林等六大世界级马拉松赛事、业余跑者褚伊哲指出,台北虽然路跑风气盛,但因为封路阻碍交通,市民对跑者并不友善。田中镇民创造出来的友善与热情气氛,却直追东京的国际级水准

把一个资源匮乏的乡间小镇,带上都市级水准,关键人物是田中镇观光商圈发展协会理事长郑宗政。2011年他第一次到日本参加马拉松,心想若能在故乡办一场马拉松,不仅可以吸引观光客,刺激经济,还能带动地方产业升级,一举数得。田中镇前镇长郑俊雄知道后也大表支持,立即编出20万预算。

他说服镇民,路跑像踩街遶境

有了钱,要有人。当郑宗政找上专业的马拉松主办单位行销公司协助,结果是被狠泼冷水:「田中办马拉松?天方夜谭!」不得已,郑宗政只好卷起袖子自己上。

他花了7个月与镇民沟通,一开始没有多少人听得懂他在讲什么,他灵机一动,改以元宵踩街、妈祖遶境等传统宗教活动形容。阿公阿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马拉松是请全台湾的客人来家里跑步,虽然不是拜神,但也算是另一种「踩街遶境」。

他还进一步把马拉松与农村传统的秋收庆典结合,赛前一天请镇民在宫庙前、社区里包肉粽、煮饭拌卤汁贡丸竹笋汤,弥补镇上餐厅不足的问题。

买菜做饭、当啦啦队,要花钱花时间,也有反对的声浪,但郑宗政一方面拨出部分经费补贴,一方面让镇民们觉得这像农村时代办庙会,少了都市人的斤斤计较,多了浓厚人情。

食物补给,是田中马的第二大特色。一般马拉松多提供营养棒、巧克力等简便食物。但郑宗政却主张来者是客,应该要让每个跑者「吃饱、吃好」。

除了大量水果外,还提供维力炸酱面、泰山仙草蜜、卤肉饭、蜜麻花、煎饼等在地企业食品,今年还多了烤山猪、烤蛤蜊。「整个补给站看起来根本就像是台味十足的buffet!」一位跑友说。

办庙会般的热情啦啦队助阵,加上流水席般的补给,田中马的名气迅速在业界炸开来,第二年报名人数即破万。

这个小镇,因为一场赛事,一个想让故乡变得更好的梦想,而变得不同了。天下没有绝对的烂牌,翻转有时只是在心念之间。这,是田中小镇提醒台湾最重要的事。

【 更多报导

今天卖鸡排、明天到澳洲屠牛...这不叫追求自我!蔡康永请辞「康熙来了」教我的事

你是萧博俊吗?6个差异,告诉你「暖男」跟「工具人」哪里不同

商美邦事件的一堂课》台湾的保险业务员大多只是帮你「送件」,未必懂理赔专业

大杯摩卡、最新iPhone...给年轻人的忠告:「假装有钱」只能爽一时

小儿科医师:别再给小孩喝大骨汤了!汤里浓浓的精华不是钙,小心吃进铅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