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46岁才创业 打造台股史上最久千元股王

文/康育萍3月13日,股王大立光的收盘价正式站上1400元大关,创下台股近25年的新高纪录,更成为台股史上最久的千元股王,这不仅是过去10年来千元股王在位最久者,它更四度成为台股股王,次数超越联发科、打平宏达电。

表现越亮眼,这个隐身于台中大肚山下王者,却越发神秘。10多年来,大立光不曾开放厂房让外界参观,近3年甚至谢绝所有媒体采访,就连光学设备商都不得其门而入,大立光被台湾光学界同业称为:一个大家都想一窥究竟的「黑盒子」。

中年创业走看不到前景的路,把塑胶变黄金

当你47岁时,你还有创业的勇气吗?大立光创办人、前董事长林耀英就有。34年前,大立光的前身大根光学成立时,出身德商保胜光学厂长、担任总经理的林耀英,还只是一个专业经理人。真正的出资者,是当时出身彰化望族、做汽车零组件起家的大根光学董事长梁茂汉

当时,相机大厂普立尔董事长黄震智建议林耀英,未来电子产品轻薄短小趋势、压低生产成本,应该要「舍玻璃、压塑胶」,当台湾同业都还在靠玻璃材质赚大钱,根本没人想投入还「看不到钱景」的塑胶镜片

但林耀英听进去了。在大多数人准备进入退休的年龄,林耀英却决定大胆冒险,走一条台湾光学界没人走过的路。梁茂汉家族担心林耀英可能失败而不愿支持,林耀英只好另外成立「大立光电」。

为了从源头把事情做对,必须采取更大胆的做法。1991年大立光资本额只有7600万元,林耀英为了买一台美国生产、用来追踪飞弹加工机,竟然一次砸掉3600万元、将近一半的资本。

当机器一来,他的创业伙伴陈世卿就抱着电脑,蹲在旁边学,吃饭、睡觉都在工厂里,花了整整一个月,从头开始研究。6个月后,大立光顺利的摸索出制程,让塑胶镜片产制成功。

正因为这一役,林耀英把塑胶变黄金,让大立光有3年时间成为全台塑胶镜头唯一供应商,靠着比玻璃还低的成本,创造了高达八、九成的净利率,拉开与同业的距离。「光学业界永远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一位光学厂高阶主管如此评论。

前核心干部独家告白解密大立光独霸关键

一位在光学界资历逾20年的大立光元老级干部,虽然之后离开大立光转任其他光学公司,仍一路追踪大立光的发展。透过他的分享,我们发现,原来,从一家公司打地基的方式,就可以预见它是否具备股王的格局(以下为第一人称):

你要知道大立光厉害在哪,要从它开始建地基就去看了啦。(做光学镜头)牵涉到百万种变数,从建筑物结构、设备、热度、温度、压力、塑胶材料,还有物理特性。从大立光盖房子就看出来,它从头开始消除各种可能性,只有个性很龟毛的人,像林耀英(大立光创办人、前董事长)、陈世卿(大立光创办人、前总经理)才会想做这种事。

就看这两个人,其他光学厂有没有这样的配置,一个对外、一个对内,策略家和技术家,如果没有陈世卿,林耀英也不敢这样冲。

陈世卿为了达到真正的答案,他不惜花时间去跟最下面的人沟通。他是一个不用言语带人的人,他是身体力行去感动这些人,让他们一起去打拚。

我当年虽然是大立光挖角过去的,但是,你知道陈世卿跟我面谈多久吗?11个小时!因为他要知道,我挖你这个人,你能帮我什么忙?我在你身上可以得到什么验证?他要把他不知道的问你,你如果能帮他回答,他要你了,他要人是这样要的!

林耀英对外比较多,业务能力很强,林耀英有一次带我去客户,他虽然是厂商,可是杀气很重,让客户不太敢讲话。他会让你感觉到,我一直是主导者,我即便到客户那边,你也没办法撼动我。

【更多报导

■搞清楚!两岸服务贸易协定,根本是中国让台湾多■年轻人怒:就算服贸让GDP多3%,薪水也不会涨啊!■健保怪象医师:连抗生素都被删,是要喂病人吃香灰吗?■吃不完的面包,到底要放室温下还是放冰箱呢?■那一夜,我在急诊室遇到挥刀自宫的男大生...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