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开刀次数多三成! MIT医疗机器人开工

医疗机器人可负重200 公斤器械,将来还会打招呼。(左为彰基院长郭守仁,右为慧诚智总经理余金树)。(图/商业周刊提供/摄影程思迪

文/赖宁宁蓝绿方形头部,白色身躯,两颗眼睛不时眨啊眨,开刀房手术一结束,护士按个通知钮,ORber(中文暱称「欧巴」)自动从中央器械室移动到开刀房门口,精准的把使用完毕、总重150公斤的手术器械车,送回器械室消毒

时间,另一台欧巴也把下一台手术需要的器械车送抵开刀房。

这是全台第一个从软体硬体,全部是MIT的医疗机器人。它由彰化基督教医院、佳世达旗下明基智能、慧诚智医合作开发完成,在彰基旗下的智慧医院——员林基督教医院,及佳世达旗下的南京明基医院、苏州明基医院均会采用,首波在员基先上线,共2台开始上班。

欧巴设计的目的是为解决医院开刀房「痛点」。第一,1台器械推车重达100多公斤,过去都由外包阿桑负责运送,人力搬运过程中,易有职业伤害。第二,每个开刀病人病情都不同,搬运过程中容易感染。第三,过去手术结束时,是由护理人员呼叫阿桑来推器械车,阿桑推出去后再准备下一台,需要多次沟通,耗费时间。

「用餐饮业术语来说,就是提高『翻桌率』,」慧诚智医总经理余金树说,以欧巴来说,可提高3成翻桌率(即开刀次数可多3成),缩短开刀病人的等待时间,更节省5成开刀房的人力。

3年前,郭守仁跟余金树到美国芝加哥医院Rush Hospital参访,看到都是在搬运开刀房器械的机器人,自动化场景让他们吓一大跳,但欧美行之有年的搬运机器人,为什么迟迟没有办法引进台湾

「台湾没有一家医院,有为机器人预留空间的,」余金树说,欧美智慧医院发展较早,不少医院早在兴建规画时,就将机器人的移动空间考虑进去,包括轨道、机器人专用电梯等,机器人只要安装好,立刻上线;亚洲除了日本、新加坡外,其他各国医院都将医院空间留给医疗使用,并未规画机器人使用的轨道,因此,无法适应无轨道且狭窄空间的搬运机器人,来台就英雄无用武之地。

在台湾,「它必须是无轨式,」陈其宏说,「就要像无人车一样,」余金树形容,需要类似无人车的技术,要用雷射超音波来避开人、墙壁等障碍,先扫描医院建物的3D图,存入机器人软体里,再透过雷射、超音波功能,让它避开突发障碍。

余金树说,像原本以为机器人有雷射就能避开障碍,却发现医院硬体有很多材质,雷射无法反射,例如玻璃,雷射会穿透玻璃,让机器人接收不到讯息,无法避开障碍,这些都是现场调整雷射角度与参数,才改善完成,这就是物联网时代的核心能力,即「现场调教」,让机器人符合现场需要。

甚至,采用高铁多车调度模式,因医院通道只有一个,为方便机器人会车,仿高铁模式,让机器人学会在空间较大的地方会车。

「这台机器人是光、机电、软体的整合,」陈其宏说,像光领域的超音波、雷射,机电包括马达、电池、动力轮子,软体包括物联网、3D等,它其实就是1台电脑,眼睛是镜头,身体有工业电脑,里面有软体,来客制化客户的需求。

第一批欧巴每台造价450万元,但未来成本将越来越低,又可弥补医院长期人力不足,市场潜力大。

【更多报导

吴念真一张照片帮全联做了3份工吕秋远:为了省钱,全联开启了一扇「地狱之门」

蔡英文对未来的想像竟是:竹科工程师可早点下班...把小确幸当政策,只会引来大不幸

早餐店、烫青菜、自助餐...一天花400元吃饭还被嫌奢侈,究竟要低薪年轻人多「省」?

房价像「1300元宏达电」正要开始崩,你敢买?台湾人再不生,房价只剩下跌一途

别再轻忽便秘!她23岁,肠子里却塞满20几颗瘜肉...营养师8招恢复肠道蠕动力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