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方式改变 专家:开放美牛不构成狂牛症威胁

政府昨宣布开放30月龄以上美牛进口,令狂牛症的议题再度浮现台面。图为民众选购肉品。(中时资料照)

政府昨宣布开放30月龄以上美牛进口,令狂牛症的议题再度浮现台面。专家表示,引发狂牛症的原因在于人类吃下了变种的普利昂蛋白质,但随着饲养方式改变,可传染人类的典型病例已逐渐消失。1994年至今,仅312人感染,加上高风险部位内脏、脑等都仍然无法输台,开放美牛基本上不构成肉品安全威胁

根据疾管署资料,贾氏病为第四类法定传染病,分为散发型、遗传型医源型及新型库贾氏病。其中的新型库贾氏病即是俗称的狂牛症。

高雄长庚荣誉院长、库贾氏病专家陈顺胜表示,新型库贾氏病是借由吃下变种的普利昂蛋白质所产生,变种的普利昂蛋白质多存在于牛的脑部神经淋巴组织(内脏)中。民众若染疫,将出现快速失智、肌跃的症状,一般都会在3年内病逝。

陈顺胜表示,过去许多人在饲养牛只时,都会加入骨粉,以促进牛只的生长,但10年以来,许多国家饲料已经不能加入动物蛋白,全世界都在进步,美国也是如此。染疫牛只若属于典型病例才会造成感染,现在剩下的多为非典型病例,因此全球趋势是走向开放。

台大兽医系名誉教授赖秀穗表示,狂牛症在1986年被发现,1994年被得知传染途径。全球吃牛肉的人很多,但1994年至今,也仅累计312名感染者。过去认为30月龄以下的牛只没问题,因为狂牛症多发生在老牛身上,但饲养方式调整后,几年下来狂牛症已大幅减少,增加的数字个位数

另外,《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禁止10年内发生过狂牛症地区的牛只的头骨、脑、眼、脊髓绞肉及内脏6大高风险部位的进口。赖秀穗表示,此次即便开放美牛,民众也不会吃到这些部位,在肉品安全方面构成威胁

疾管署副署长庄人祥表示,根据疾管署疫情监测资料,国内截至目前仅有1名新型库贾氏病感染者,为英国境外移入。这名案例在2009年4月审查列入散发型库贾氏病极可能病例,但在2010年12月修订为新型库贾氏病极可能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