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撤资自保 应签付清协议

疫情影响大陆不少企业自行宣布停业。图为2月10日,福州一商业街大多店面停业,顾客稀少。(中新社

华信统领企管总经理明仁。(本报系资料照片

五一假期北京涌现消费人潮,现在疫情再起,台商经营百货业绩都大幅衰退。(本报资料照片)

欧美疫情爆发,影响宝成产能,湖北厂因此关门。图为宝成江西厂生产线。(中新社资料照片)

大陆台商六波转移潮汇

新冠疫情横扫全球,在大陆的台商不管是做内销外销,都受到重挫;对此,不少人选择撤资、关门为自己的荷包止血。华信统领企管总经理袁明仁表示,台商若要撤资,须先厘清与供应商、客户间的款项是否结清,并签订「付清协议」,同时,积欠的税款亦要缴清,避免法律风险;另外,股权厂房土地设备等资产都要妥善处理。

整体来说,无论内外贸,大陆所有的企业都受到影响。天眼查数据显示,大陆首季倒闭企业达46万家,其中包括营运执照被取消、自我宣布停业以及2万6千家的进出口事业。面对生存压力,撤资成为台商因应疫情的一个选项,不过,不同产业面对的背景各不相同。

疫情续烧 冲击内外销

袁明仁指出,内需型产业仰赖人流资金链普遍不强,门市、社区封闭使这些产业的台商面临了门市租金、薪酬发放的压力;以北京来说,自2月至今,除了早期的疫情封锁,还经历两会管制,今年实际开放时间不过1个月,现在疫情再起,台商经营的君太百货、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业绩都大幅衰退,经营非常艰难。

外销方面,在东莞、昆山、苏州等台商聚集地,初期因疫情影响开工,物流中断,导致断链,大陆疫情转好后,换欧美疫情爆发,终端客户倒闭、门市关门,台商开始断单,宝成湖北厂就因此关门并裁员4000多人。

袁明仁说,「部分产业在中美贸易战就受影响,现在疫情又来,这让越来越多台商开始思考,到底要回台还是去东南亚,撤资问题就开始出现。」

内需型产业 问题较小

走到了撤资这一步,不同产业要采取的措施大不相同。袁明仁表示,内需型产业台商的撤资问题不大,要面对的就是租金、员工薪资的问题;租金方面,一般台商在承租之初,除了租金还要多缴一笔人民币数十万的转让金,如果离租约到期还有一段时间,台商可先当二房东转租,来减少转让金的压力,等到租约到期再撤离。

员工薪资方面,计时人员比较没有劳资纠纷问题,但如果是正职员工,且有签订劳动合约,就得先看是否已过试用期;若在试用期内,双方可依据各自情况选择是否停止雇佣关系;若已过试用期,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约,台商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以一年一个月计算;若双方协商不一致,除了经济补偿金之外,还需经济赔偿金,经济赔偿金也是以一年一个月计算。

不过,袁明仁强调,除非是大型百货商场,要结束营业才有撤资问题,不然,内需型产业大部分就是关店

外销企业方面,袁明仁说,一般企业撤资,尽可能走简易注销流程就对了,但要走简易注销途径,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个人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且无欠税、欠债;若是股份有限公司,或是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严重违法失信、被海关立案调查的企业,都无法进行简易注销。

价款延宕 合约须注明

换言之,注销之前,台商就得先将土地、厂房、设备等物资按大陆当地法规进行转卖、转移,「债款税务规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在原物料方面,如果是属保税料件,可选择退运,或退至保税物流园区,再向海关办理电子手册或电子帐册核销

股权、土地与厂房转让方面,则会因直接转让或间接转让而有差异。若是直接转让,台商可与受让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直接将大陆公司的股权、土地、厂房出售,并向大陆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变更股东登记手续。

若台商要转让境外控股公司的股权,则属于间接转让;若境外控股公司的转让对象是大陆企业,可能会面临对方资金无法汇出的问题,因此,台商在转让时,必须要在合约注明「资金无法汇出」、「价款延宕」的补救措施,避免损失以及后续衍生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