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税灾淹脚目:沉「税」觉醒 不「税」过头

▲由法税改革联盟及公民团体等于去年底举办的「法税真改革,良心救台湾—反财税黑手运动」,希望政府落实法税改革。(图/记者周宸亘摄)

文/程欣

台湾长期税灾严重、税务争讼不断,曾几何时,「台湾钱淹脚目」已经变调为「台湾税灾淹脚目」,成为相当令人沉痛的沉疴。原始立意良善的《纳税者权利保护法》,刚在去年底12月28日上路(另一个228纪念日),却早就被学者专家砲轰为「请鬼拿药单」,是财政部司法院所架空的妥协法案。

其中最被诟病的有:目前全台税捐稽征机关指定的165位「纳税者权利保护官」,被讥讽是用来保护「官」的;而62位过去大多判人民税务诉讼败诉的行政法院法官被司法院「就地合法」,全部取得税务专业法官证明书,等于是让民众被宣判「就地正法」;原本诉求避免课税争议久悬未决的美意,反而变成人民打赢官司后,还要等15年才不会被追税。

其实政府如果有心要保护纳税者的权利,就应该做到亲民爱民,知道问题所在并对症下药。笔者认为赋税人权的症结是在体制上,由于国税局拥有查税整肃的秘密武器,行政裁量权无限上纲,绑架了一府五院,擅长用「虚与实」的征税手段,造成国与民一个严重的「虚与实」现象。兹简述如下:

一、颟顸课税过程

1.「虚」拟税单:国税局经常把人民当贼看(有罪推定),以不正当的课税程序,严重违反租税证据法则(法定主义),巧立名目虚拟所得乱开税单。例如技术股、灾赔、赠与等,硬被当成是收入来课税,被抓包还死不认错,讥笑民众可以去打不会赢的诉愿及诉讼,并且推卸举证责任,强要人民提供协力义务,证明自己无罪。

2.「实」质课税:缺乏实行细则的「实质课税原则」,是威权时代引用纳粹的遗毒,是国税局乱发虚拟税单的法源依据。税官往往以夸张的怀疑、认定、推计方式来课税,例如把企业帐户中周转进出的所有金额加总当成收入,恣意以高税率的同业利润标准核课等等,甚至连补带罚(超级违反比例原则),以至于乌龙税单层出不穷,让人民疲于奔命,有理说不清,最终被迫「胁」商缴税。大部分的会计师、民代都会劝民众多少缴一些,免得被查税5年,或者走上无效的行政救济

二、反制人民救济

1.「虚」设的行政救济:人民如果不是对冤税心有不甘,谁愿意走辛苦的行政救济途径,尤其是必须先缴(或抵押)一半的税额才能提起诉愿(已被有罪推定);而且诉愿委员会的成员都是财政部的自家人(这也是违法),人民胜诉的机会根本不大(税官就可以领取税务奖金)。一旦诉愿失败走上行政诉讼,以税吏为师的法官都不敢自为判决,让国税局肆无忌惮,人民几乎都是输家,缠讼不断,形成「万年税单」。

2.「实」际上强制执行:不肖税吏为了税务奖金,不管人民的死活、家庭员工的状况,制造冤税移送法务部行政执行署强制执行,并且强势以查帐、管收冻结资产、限制出境、查封拍卖、帐户扣款等,表象合法却是毫无人性的追税手段,侵犯人民的财产权、工作权、自由权生命权

三、影响国家人民

1.「虚」胖的税收:尽管近年来中小企业数量及经营规模快速萎缩,超征税额却屡创新高(很可能是由广大的税灾民怨堆积而来),4年来已将近6千亿。全台欠税欠费强制执行案件亦年年激增,106年就有940万件,其中以欠税案件金额占最多。这种杀鸡取卵、抢鹅拔毛式的征税手段,让经济衰退的台湾,税收虚胖,但却没有还税于民。

2.「实」现掏空台湾:国税局形同高级的国营地下钱庄、讨债公司与诈骗集团,税奴因而含恨认赔、穷困潦倒、妻离子散卧病在床、家破人亡者时有所闻。财税黑手简直是被派来卧底掏空台湾的。税灾影响人才资金外流、外资与人才怯步、公司倒闭或关门、企业出走、薪资倒退、民心怨怼。

▲税灾如海啸!法税改革联盟建议要公平公正遴选税务法官及纳保官,还给人民赋税人权。(图/记者张暐珩摄)

笔者认为上述赋税人权问题的解决方案为:

1.从问题的源头着手:税务奖金几乎是所有税务纷争的源头,立法机关绝不能怠惰,要废除任何检举奖金及税务奖励金制度,与多如牛毛不合时宜的财政部解释函令。纳保官、税务法官的遴选,以及不合理的15年课税期限,应由专家学者进行全盘检讨与修法。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课税必须严格遵守正当法律程序及证据法则,并且主动撤销违法税单。

2.在问题发生时解决:财政部诉愿委员应全数由具备独立性之专家学者担任,以求公开、公平、公正,并且要废除「诉愿必须先缴纳半数税款或提供担保,否则移送强制执行」的规定,而行政法院法官应该要有自为判决的能力与担当,让国税局不敢为所欲为。

媒体有风声说内阁即将调整,财政部长也被点名其中。笔者要呼吁的是,全民一起来勇敢的关心法税改革,不要再「税」过头了;政府更要有担当,拿出良心,「虚」心落「实」真正的转型正义。值此「税」改之际,希望举国沉「税」能够觉醒,祝福「税」改成功。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程欣,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报保留删修权。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