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须尽早注意「夏科氏足」 医师:减少截肢风险!

▲成大医院骨科部创伤及腕关节专科柯伯彦医师表示,糖尿病患须尽早注意「夏科氏足」,否则持续恶化,造成截肢风险,不得不慎。(图/记者林悦翻摄,下同 )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70岁患有糖尿病多年的王伯伯跌倒后左足疼痛,除左踝外观肿胀外,X光检查发现内外线性骨折,但王伯伯穿石膏月余,因不适而自行拆除,后续左踝持续变形内踝骨性结构皮肤迸出,伤口迟迟无法愈合,经成大医院动左踝矫正切骨融合手术,术后4个月关节顺利融合,可使用助行器行走,免除截肢风险。

成大医院骨科部创伤及腕关节专科柯伯彦医师表示,针对王伯伯的病情,安排了左踝矫正切骨及融合手术,内踝伤口因踝关节矫正后压力减少许多,可直接缝合,术后4周完全愈合,术后4个月关节顺利融合,幸好免除了截肢的风险。

柯伯彦医师说,王伯伯的内外踝线性骨折,会发展到足踝变形合并因骨性结构压力造成的无法愈合伤口,其真正的原因是让骨科医师闻之色变的「夏科氏足」。夏科氏足对于合并足踝骨折的影响,是病患在行走时感受不到疼痛,即使骨折进一步移位时也无任何不舒服,因此会轻忽患肢的保护,等病患意识到事态严重时,往往足踝已变形严重,且合并骨性结构裸露的巨大伤口,就是像王伯伯这样的案例

糖尿病患因周边神经病变,最先影响的是较细的神经;在足部,其对底板翘起(背屈)及外翻肌肉群的影响,远比脚底板踩下(蹠屈)及内翻的肌肉群还来得大,结果造成足踝肌肉张力不平均,病患行走时会因脚底板翘起无力,而倾向以蹠屈且脚跟无法接触地面的垂足方式来步行

柯伯彦医师指出,以这样的步态行走,一般足底感觉正常者,会因前足底板压力增加而不适,进而调整步态。但罹患夏科氏足的病患并不会感到任何异常,久了便造成中足关节压力增加,最后让近端蹠骨、中足骨性结构崩解及邻近关节破坏,进一步造成足部型态的变形;另外,夏科氏足病患因周边自律神经病变,会让血管扩张及收缩的功能不良,造成足部静脉血郁积引起足踝持续肿胀,而软组织的肿胀也增加了伤口张力,阻碍伤口的愈合。

夏科氏足在临床上分为零到三期,柯伯彦医师强调:「最最最重要的是第零期!」,第零期:若糖尿病友发现足部有红肿但,不觉得疼痛时,一定要尽早就医,并持续追踪足部的状况。此时医护人员教育足部的护理,及适当保护下的肌力训练

第一期:破碎期,此时X光可见足部骨密度下降并有崩解的变化,此时若变形不厉害,可使用石膏或辅具保护,并须使用拐杖及依病况决定下肢负重程度,以避免进一步崩解及变形。此期因剧烈的发炎反应,病况进程非常迅速,到后期往往已有变形,需考虑后续复杂的治疗。第二期:融合期,此时发炎反应已减缓,X光可见骨吸收及愈合,但仍需持续石膏或辅具保护,使用拐杖。第三期:重建期,发炎反应消失,关节破坏停止,但因残余的变形常让足底压力不均而造成溃疡,仍需长期的足部护理。若感染严重、变形厉害,肢体无法负重,就得考虑截肢,及穿着义肢,尽早恢复行走功能。

・完全不用担心肌肤长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