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数学总考不好?藏20年的真心话:学习偏执症候群

▲你的数学也不好吗?(图/记者林世文摄)

●作者/灰狼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只要说到数学,就立刻想起不好的回忆。数学往往意味着「很低的成绩」、「家人的责怪」、「麻烦的补考与补习班」以及「同学的比较与炫耀」。对许多人来说,高中毕业就是一种解脱,再也遇不到数学,就是人生的最高峰。

俗话说,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干掉数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再也不要上到数学课,是吧。

才怪。

虽然已经大学毕业快10年了,但是关于「数学成绩不好」这件事,始终让我耿耿于怀。我并不觉得自己头脑比别人差(不对,是比别人好…至少在某些方面),但是在国中、高中期间,我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却是事实。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种「数学恐惧症」是如何发生的?

很少人注意到的「学习偏执症候群

由于我不是研究生,所以以下的这些内容,纯粹是我的经验谈,并没有任何质化、量化的参考依据,信不信由你。

就我的情况来说,无论是小时候的我还是现在的我,都有一种「学习偏执症候群」。怎么说呢,这有点像是学习上的强迫症。强迫症是什么?不断的重复做同一个动作、不断的洗手,不断的重复检查门有没有锁,不断的把物品排列整齐(稍稍歪掉都无法接受),不断的计算楼梯有几阶,算完又重新再算一次,是为了什么?

相信有强迫症的人都同意:是为了心安,是为了掌握人生,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担心受怕,是为了弥补心中那无比强烈的不满足,以及不公平(所以左边摸了一下,右边也一定要摸回来)。

或许是成长背景的缘故,我从小就有强迫症,直到现在依旧还有(只是比较轻微)。而关于「数学」的学习,我必须说,我认为与强迫症息息相关。

学习偏执症候群,在这边我给它的定义是:无法接受「未亲自重复验证」的资讯,无法接受「没有从根本理解的知识」。换句话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有「学习偏执症候群」的人而言,是完全无法接受的。打从内心就拒绝接受,拒绝吸收,当然更拒绝举一反三。

例如:

你知道梯形的面积算法,是「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但是为什么呢?

你知道sin2θ=2sinθcosθ,但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

这就像许多小小孩,喜欢无穷尽的问爸妈:地球的外面是什么啊?宇宙的外面是什么啊?宇宙有多大啊?为什么宇宙会出现啊?黑洞的里面是什么啊?为什么啊?

就算是在中文领域也一样:

「沸沸汤汤」是什么意思啊?(水势盛大的样子,后来比喻成各种嘈杂、盛大的情况,最早出自《山海经》。后来《水浒传施耐庵误写为「沸沸扬扬」,从此很多人就用「扬扬」了。中文是活的,所以已经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但是真正最早的出处,是《山海经》的「沸沸汤汤」。)

「不能自已」是什么意思啊?(无法自己停止的意思,「自」是自己,「已」是停止。开心得不能自已,指的是开心得无法自己停止。后来许多人误写为「不能自己」就是错误用法,硬解释为「无法做自己」也不是太通顺。)

相信看到这边,有些人已经感到厌烦了。是的,对于大部分没有「学习偏执症候群」的人而言,学习是无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

数学公式课本给你了,就用呗。

科学知识?科学家告诉你了,就信呗。

历史、国文老师与爸妈教你了,就死背呗,就使用呗。

对许多人来说,「片面、片段」的知识,大脑是可以接受的,也可以用来应付考试,成绩往往也还不错。但是对于有学习偏执症候群的人而言,没有刨根究柢就无法接受、很难受。

(例如这边我就无法接受「刨根究底」的写法,尽管二者都通用了。《说文解字》:「柢,木根也。」如:「根深柢固」。《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蟠木根柢,轮囷离诡,而为万乘器者。」换句话说,「柢」才是最根本、最原始的用法,而不是「底」。)

由于无法接受「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像我这类人,在台湾的教育环境下就会非常痛苦。上两堂课就要考试,考试就要比分数,还要带回家家长签名(国中时)。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慢慢询问、慢慢思考,甚至老师自己也没追根究柢的去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因此,在这方面的学习注定要落空,无法获得满足,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时间慢慢推敲思考。

接下来的事情,你我都很熟悉了:因为没学好,所以考不好;因为考不好,所以被责骂、被惩罚、甚至挨打,让人对数学产生下意识的厌恶。

然后呢?家长一急,再送小孩去补习班,强迫学习更多一知半解的片面知识,考更多试,(昧着良心)写更多题目,(昧着良心)欺骗自己有在学习,结果期末考一样爆炸,继续被责骂,继续被惩罚,继续挨打,再加上浪费爸妈辛苦钱的内疚 …。

知道自己有学习偏执症候群了,然后呢?

说了这么多,解方在哪里啊?都说台湾不缺提出问题的人,太缺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家长,发现自己跟我一样无法接受「不求甚解的知识」时,试试看以下做法。不一定有用,但值得试试看:

一、让玩乐有效率,减少浪费掉的时间,多花点时间在「刚学完的当天晚上思考」。你要做的,就是从最根本的「为什么」思考起,把你所有的「为什么」在学完的当天用笔记(或任何你习惯的方式)记下。越白痴、越基本的「为什么」,就越重要;你很可能会发现,看似基本的为什么,多数人都答不上来。

隔天,直接问老师。这个「为什么」将成为你数学好或不好的转捩点,并且一旦错过机会,就很难回头了,你很大机率数学会就这么一直烂下去。

二、试着拿你的那些「十万个为什么」问同学,你很快就能发现哪些人是不求甚解的(考试能答对就好啦!问那么多干嘛!)以及哪些人是真的从根本思考起的。

多多跟那些学习扎实的人请教询问,会有大收获!对你们二人来说都能学到很多。至于那些片面学习的同学,也没有不好,只是他们的学习方式不适合你罢了。

三、如果你的老师或爸妈,拿你的成绩为难你,你就拿这份「为什么」清单顶撞回去,让他们理解你的问题在哪,能不能从「根本」层面帮上你的忙。

四、记得厚脸皮一点。你的学习偏执症候群,会导致你的学习速度比别人慢2倍、3倍,甚至4倍、5倍,你一直提问一定会让别人觉得厌烦,甚至是你的老师;但是你一旦学会了,就比谁都要扎实,并且忘不太掉。这是你的优势,你需要厚积而薄发,你是少林派,不是华山派

五、看破成绩,成绩就是狗屁,不要烂过头都还好。好啦,我知道这是嘴炮,不在意成绩的人根本也不会看这篇就是了。

我自己的经验是,那些你「从根本学起」的知识,出了社会都有大用!他会形塑你的人格以及自信。那些不求甚解的学习者,尽管考试成绩可能不错,但是除非他某一天自行开窍了,否则都如无根浮萍,学多少忘多少,出了社会也忘得差不多了。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无论你还是不是学生身份。了解自己的学习特色,以及对你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无论何时开始学习,都大有帮助哦!

热门推荐》►核废料放我家、垃圾焚化炉放你家,好吗?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