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物理老师豆伟超解读2021北京高考物理:内容更侧重能力立意

2021年北京高考物理科目已经结束,本站教育邀请新东方物理老师豆伟超点评今年的特点和趋势,快来关注。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本站教育2021全国高考大直播,我是主持人丹丹,今年是北京新高考落地的第二年,考试的第三天,我们完成了政治、物理、化学的考试,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新东方的豆伟超老师。

豆伟超:各位考生大家好,我是来自新东方的高中物理老师豆伟超。

主持人:同学们考完了有没有给您一些反馈?

豆伟超:其实还是有的,这个事情非常有意思,今天的物理早上九点半就考完了,我就收到了小伙伴陆陆续续发来的消息,有的同学感觉良好,有些同学比较忐忑,有的同学问试卷难不难,我给他的反馈是好好准备下一科。

主持人:其实考完也就考完了,明天考完之后就没人问了。今年咱们北京卷的物理整体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豆伟超:整体来讲从试卷的结构上来讲和去年的试卷没有发生变化,还是20道题,14道选择,2道实验和4道计算构成,如果是从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今年是更加灵活和多样,比如说所谓的图象表格、填空、填表、论述、推导证明,在高考题中都有所呈现。

另外从内容上来讲今年更加侧重于能力立意,结合更多的实际生活情景。比如说汽车的上坡下坡这样的问题;再比如说在生活当中雨滴下落过程速度变化的规律;还有荡秋千的时候,我们是站着荡的更高一些,还是蹲着更高一些,这样的一些问题。像一些纯模型化、模式化题目依然有,相对来说有所减少。

整体来讲,今年的考题呈现出的还是以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目的的教育方向。一方面是注重考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础方法的应用;另外一方面我刚才提到的生活情景,很侧重于考查同学在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情景当中这样的一些能力。

主持人:这两年的直播各个老师都在反馈这样的核心,实践性在高考当中是非常注重的,您刚刚讲到日常生活中出现下雨、荡秋千,生活中方方面面涉及到的问题都会出现在考卷当中,相当于把物理跟生活拉近了,它的方向更强了,这是您刚刚提到的今年整体的特点。

其实对于同学来说物理这个科目有的人非常爱,很喜欢,很有兴趣,也有很多同学比较惧怕物理,确实大家的水平和兴趣不一样,大家对物理的态度也不太一样,今年您有没有觉得有一些题目是比较新颖或者是比较突出的考题出现呢?

豆伟超:我也收到小伙伴们对这些事情的反馈。我觉得有些事情还是值得聊一聊,我刚才提到的试题的出题形式有一些变化。在物理的考试当中论述类的问题呈现的相对多一些,我们熟知的实验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或者是叫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里,要求重物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同学接触的比较多的,是选择或者是判断,今年是要求论述原因。

主持人:虽然大家都见到过,但是没有认真思考过的。

豆伟超:如果你认真思考过,明白这个原理的话,这就体现出不是说往多么复杂的情景当中,也不是多么复杂的运算当中,而是考查你的基础知识,基础模型的理解深度。

再比如说你生活中把小灯泡连接到一个电路里面,你在闭合开关的一瞬间电流是怎么变化的,以往更多的是考查同学判断怎么变化,但今年不一样了,今年考查的是让同学们论述这么变化的原因,这是在考题的形式上面增加了论述。

另外一个今年的计算题当中出现了表格填表的形式,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新意,非常新颖的出题方式,在这里面有一个考题值得去聊一聊。他把生活当中的情景,我刚才提到的生活当中雨滴下落过程中的速率,还有我们电路电流的变化规律,把这两个东西一个是雨滴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规律还有一个电路当中电流的变化规律。把这两者做了一个类比。

主持人:听着就很有意思。

豆伟超:这个东西要求同学们对于物理的内在规律,其实这两个遵循的内在规律是一致的,我们同学们对于内在规律可能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主持人:刚刚您说听起来这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场景,就像您说的他是存在内在的规律的,这样的考验对于同学们在物理素养上素质上我相信有他一个特定的思量,也想在这问问我们的豆老师对于目前很多要应对高考的同学来说我们物理最注重的是同学们哪些素质呢?

豆伟超:其实还是有很多点的,首先从今年的高考的考察来讲,从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要提升对于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像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或者是基础的物理模型,对于我们同学来讲,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今天试题当中我们的牛二当中小m要远小于M,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点,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还有一个点是要求平衡摩擦力,我们需要知道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什么,平衡摩擦力的原理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把我们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在我们的头脑当中提炼和升华,形成物理观念

比如说像物质观、运动观、相互作用观、能量观,这样的物理观念的形成,其实是我们去用物理的角度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比如说雨滴的下落。或者是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的基础,如果没有形成物理观念的话,对我们来讲相对来讲比较困难的。

主持人:是的。这也是您刚刚提到的在基础知识上面的掌握,这两天跟不同科目的老师聊都能感觉到首先强调的都是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豆伟超:一定要非常重视。

主持人:他毕竟是我们一个学科最基底的作用。除了我们基础知识对同学来说要掌握之外,您觉得对于同学们如何提升物理的素养呢?

豆伟超:除了基础知识之外的话我们还要着重注重两个方面的提升。首先第一个是将我们的物理知识去应用到实际的生活的情景当中的能力。因为我们发现在考题当中更多的与实际的生活,与结合的情景比较多。比如说像我刚才提到的生活情景的结合,荡秋千的问题。还有一些跟前沿科技结合的地方,比如说结合天问一号变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现在高一和高二的同学,从现在高一高二开始培养自己的能力,因为这个能力和这个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

主持人:另外一个方面呢?

豆伟超:我举个例子,其实我经常会跟孩子们提到,如何培养这个能力?就比如说以模型构建来讲,我们通常情况下模型构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们拿到一段文字,我们先将这段文字“转化”成情景,我们再把情景“构建”成模型,再通过模型“调用”模型当中的规律,再通过规律进行“推演”和计算。这样一套思路可能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同学们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他可能要从高一高二开始,就在这方面花一些心思。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是将我们一个比较熟悉的情景,去把他推演到我们相对来讲不太熟悉的情景当中去,用到一个类比的思想。比如说我们提到的雨滴下落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和我们在自感线圈电路电流的变化,这两者之间遵循的内在遵循规律是一致的,我们要去培养这个方向的能力,其实这方面怎么去做呢?

我个人觉得要在高一高二的学习过程当中首先是对物理规律有认知之外还要总结和整合,还有思考,这是比较重要的。

主持人:说到这很多同学可以听得出来刚刚我们豆老师讲到了不管结合实践的能力还是您提到的要把不熟悉应用到熟悉,这都是我们掌握的知识并且能把他应用出去的过程。大家要养成什么样的学习物理的习惯他能把物理的学科学生好,像您刚刚提到的能够掌握这些物理的观念也好,物理的一些素养也好?

豆伟超:我经常跟孩子们去聊一句话,我说“学物理偶尔可以犯一点懒的”。

主持人:怎么说呢,大家都爱听这句话。

豆伟超:学生一听这句话很高兴。偶尔可以犯一点懒的,你可能不需要去背,去记那么多东西。但我也跟孩子们说,学物理什么都能犯懒,有一个东西不能犯懒,就是脑子不能犯懒,如果同学要把物理学科学好的话一定要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你见到生活当中的场景,你养成这样的习惯你慢慢就会有自己的物理观念。我看到今天马路上跑过一辆汽车,两辆汽车的对比,我可以从运动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或者是我看到一个什么东西我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这个东西,这个就是我们从物理角度解释生活当中的现象,或者是从物理角度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是我们强调的第一个点一定要去勤于思考。这个就是学好物理当中我认为最需要的地方。

主持人:大家在课堂之余,遇到问题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的时候能够持续的保持思考的能力。我觉得刚刚您提到也让我感觉到各个学科之间是相通的,也有老师强调,想要背单词要在各个场景中让自己见到他,在生活当中也是要使用单词把他更好的学习和使用,对于物理学科也是这样,对于我们花费的时间和结果距离是存在非常强的关系的,如果大家能勤于思考物理的话,最终输入和输出的实际的成绩也好都是能够让自己达到满意的效果的。

刚刚您说到了我们如何学习物理的习惯,如果说的具体一点的话还有马上进入到高三的同学们,还有高一高二的同学们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当中,对于不同年级的同学学习物理有什么侧重,或者马上进入高三的同学们有没有备考建议

豆伟超: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讲还是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基础知识在高考当中,他所占的一些影响力是在日益的增大的,一定要注重基础。

对于马上要升到高考的同学,我倒是有几句话想去表达一下,更多的是从物理学科学习的角度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第一个方面,很多同学马上进入到高考的复习当中,在高考的复习当中除了时间要分布合理,功夫要下到位之外。可能还要去多做一些总结,去多做一些整合。我举个例子,刚才我们提到雨滴的下落过程当中速度的变化和含有自感线圈的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说我们问一个同学,物理当中还有没有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很多的问题,比如一个力学问题和一个电学问题,遵循的可能是同样的规律,。电磁感应里一个恒力单杆的运动规律,和雨滴下落的运动规律,其实是一致的。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物理的过程中注重总结和梳理,这是结合今年高考给大家的一点小小的建议。

主持人:大家不仅要勤于思考,还要勤于总结,总结非常重要的。相信很多热爱物理的同学一定是善于做总结的,对于我们物理学的不太好的同学,看到物理少了思考那一步,这样就没有办法发现他更深一点的规律,我相信大家如果能够深入进去的话,跟物理的兴趣和热爱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豆伟超:另外一个我想说的是,希望大家尽量培养自己对于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他本身是自然科学,他有他美妙的魅力在里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如果自己对于这门学科有很浓的兴趣,可能剩下的事情就变得相对来讲简单一些。也希望在座的所有同学都能对物理这门学科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喜欢这门学科。

主持人:听豆老师说美妙这二字的时候就能知道豆老师对物理的热爱,在您眼里物理学科是艺术的存在,希望大家能够达到豆老师这样的标准,能够水到渠成达到这样的好成绩。

本场就是物理的介绍,希望能给同学们得到一些启示,也希望同学们能把一些启示去落实,大家不要走开,持续关注我们的直播。

豆伟超:谢谢主持人。

>>更多高考内容,关注2021本站教育高考专题

2021年北京高考物理科目已经结束,本站教育邀请新东方物理老师豆伟超解析今年的特点和趋势,一起来听听老师的分析。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本站教育2021全国高考大直播,我是主持人丹丹,今年是北京新高考落地的第二年,考试的第三天,我们完成了政治、物理、化学的考试,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新东方的豆伟超老师。

豆伟超:各位考生大家好,我是来自新东方的高中物理老师豆伟超。

主持人:同学们考完了有没有给您一些反馈?

豆伟超:其实还是有的,这个事情非常有意思,今天的物理早上九点半就考完了,我就收到了小伙伴陆陆续续发来的消息,有的同学感觉良好,有些同学比较忐忑,有的同学问试卷难不难,我给他的反馈是好好准备下一科。

主持人:其实考完也就考完了,明天考完之后就没人问了。今年咱们北京卷的物理整体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豆伟超:整体来讲从试卷的结构上来讲和去年的试卷没有发生变化,还是20道题,14道选择,2道实验和4道计算构成,如果是从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今年是更加灵活和多样,比如说所谓的图象、表格、填空、填表、论述、推导证明,在高考题中都有所呈现。

另外从内容上来讲今年更加侧重于能力立意,结合更多的实际生活情景。比如说汽车的上坡下坡这样的问题;再比如说在生活当中雨滴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化的规律;还有荡秋千的时候,我们是站着荡的更高一些,还是蹲着更高一些,这样的一些问题。像一些纯模型化、模式化的题目依然有,相对来说有所减少。

整体来讲,今年的考题呈现出的还是以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方向。一方面是注重考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础方法的应用;另外一方面我刚才提到的生活情景,很侧重于考查同学在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情景当中这样的一些能力。

主持人:这两年的直播各个老师都在反馈这样的核心,实践性在高考当中是非常注重的,您刚刚讲到日常生活中出现下雨、荡秋千,生活中方方面面涉及到的问题都会出现在考卷当中,相当于把物理跟生活拉近了,它的方向更强了,这是您刚刚提到的今年整体的特点。

其实对于同学来说物理这个科目有的人非常爱,很喜欢,很有兴趣,也有很多同学比较惧怕物理,确实大家的水平和兴趣不一样,大家对物理的态度也不太一样,今年您有没有觉得有一些题目是比较新颖或者是比较突出的考题出现呢?

豆伟超:我也收到小伙伴们对这些事情的反馈。我觉得有些事情还是值得聊一聊,我刚才提到的试题的出题形式有一些变化。在物理的考试当中论述类的问题呈现的相对多一些,我们熟知的实验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或者是叫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里,要求重物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同学接触的比较多的,是选择或者是判断,今年是要求论述原因。

主持人:虽然大家都见到过,但是没有认真思考过的。

豆伟超:如果你认真思考过,明白这个原理的话,这就体现出不是说往多么复杂的情景当中,也不是多么复杂的运算当中,而是考查你的基础知识,基础模型的理解深度。

再比如说你生活中把小灯泡连接到一个电路里面,你在闭合开关的一瞬间电流是怎么变化的,以往更多的是考查同学判断怎么变化,但今年不一样了,今年考查的是让同学们论述这么变化的原因,这是在考题的形式上面增加了论述。

另外一个今年的计算题当中出现了表格填表的形式,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新意,非常新颖的出题方式,在这里面有一个考题值得去聊一聊。他把生活当中的情景,我刚才提到的生活当中雨滴下落过程中的速率,还有我们电路电流的变化规律,把这两个东西一个是雨滴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规律还有一个电路当中电流的变化规律。把这两者做了一个类比。

主持人:听着就很有意思。

豆伟超:这个东西要求同学们对于物理的内在规律,其实这两个遵循的内在规律是一致的,我们同学们对于内在规律可能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主持人:刚刚您说听起来这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场景,就像您说的他是存在内在的规律的,这样的考验对于同学们在物理素养上素质上我相信有他一个特定的思量,也想在这问问我们的豆老师对于目前很多要应对高考的同学来说我们物理最注重的是同学们哪些素质呢?

豆伟超:其实还是有很多点的,首先从今年的高考的考察来讲,从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要提升对于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像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或者是基础的物理模型,对于我们同学来讲,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今天试题当中我们的牛二当中小m要远小于M,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点,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还有一个点是要求平衡摩擦力,我们需要知道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什么,平衡摩擦力的原理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把我们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在我们的头脑当中提炼和升华,形成物理观念。

比如说像物质观、运动观、相互作用观、能量观,这样的物理观念的形成,其实是我们去用物理的角度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比如说雨滴的下落。或者是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的基础,如果没有形成物理观念的话,对我们来讲相对来讲比较困难的。

主持人:是的。这也是您刚刚提到的在基础知识上面的掌握,这两天跟不同科目的老师聊都能感觉到首先强调的都是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豆伟超:一定要非常重视。

主持人:他毕竟是我们一个学科最基底的作用。除了我们基础知识对同学来说要掌握之外,您觉得对于同学们如何提升物理的素养呢?

豆伟超:除了基础知识之外的话我们还要着重注重两个方面的提升。首先第一个是将我们的物理知识去应用到实际的生活的情景当中的能力。因为我们发现在考题当中更多的与实际的生活,与结合的情景比较多。比如说像我刚才提到的生活情景的结合,荡秋千的问题。还有一些跟前沿科技结合的地方,比如说结合天问一号变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现在高一和高二的同学,从现在高一高二开始培养自己的能力,因为这个能力和这个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

主持人:另外一个方面呢?

豆伟超:我举个例子,其实我经常会跟孩子们提到,如何培养这个能力?就比如说以模型构建来讲,我们通常情况下模型构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们拿到一段文字,我们先将这段文字“转化”成情景,我们再把情景“构建”成模型,再通过模型“调用”模型当中的规律,再通过规律进行“推演”和计算。这样一套思路可能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同学们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他可能要从高一高二开始,就在这方面花一些心思。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是将我们一个比较熟悉的情景,去把他推演到我们相对来讲不太熟悉的情景当中去,用到一个类比的思想。比如说我们提到的雨滴下落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和我们在自感线圈电路电流的变化,这两者之间遵循的内在遵循规律是一致的,我们要去培养这个方向的能力,其实这方面怎么去做呢?

我个人觉得要在高一高二的学习过程当中首先是对物理规律有认知之外还要总结和整合,还有思考,这是比较重要的。

主持人:说到这很多同学可以听得出来刚刚我们豆老师讲到了不管结合实践的能力还是您提到的要把不熟悉应用到熟悉,这都是我们掌握的知识并且能把他应用出去的过程。大家要养成什么样的学习物理的习惯他能把物理的学科学生好,像您刚刚提到的能够掌握这些物理的观念也好,物理的一些素养也好?

豆伟超:我经常跟孩子们去聊一句话,我说“学物理偶尔可以犯一点懒的”。

主持人:怎么说呢,大家都爱听这句话。

豆伟超:学生一听这句话很高兴。偶尔可以犯一点懒的,你可能不需要去背,去记那么多东西。但我也跟孩子们说,学物理什么都能犯懒,有一个东西不能犯懒,就是脑子不能犯懒,如果同学要把物理学科学好的话一定要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你见到生活当中的场景,你养成这样的习惯你慢慢就会有自己的物理观念。我看到今天马路上跑过一辆汽车,两辆汽车的对比,我可以从运动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或者是我看到一个什么东西我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这个东西,这个就是我们从物理角度解释生活当中的现象,或者是从物理角度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是我们强调的第一个点一定要去勤于思考。这个就是学好物理当中我认为最需要的地方。

主持人:大家在课堂之余,遇到问题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的时候能够持续的保持思考的能力。我觉得刚刚您提到也让我感觉到各个学科之间是相通的,也有老师强调,想要背单词要在各个场景中让自己见到他,在生活当中也是要使用单词把他更好的学习和使用,对于物理学科也是这样,对于我们花费的时间和结果距离是存在非常强的关系的,如果大家能勤于思考物理的话,最终输入和输出的实际的成绩也好都是能够让自己达到满意的效果的。

刚刚您说到了我们如何学习物理的习惯,如果说的具体一点的话还有马上进入到高三的同学们,还有高一高二的同学们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当中,对于不同年级的同学学习物理有什么侧重,或者马上进入高三的同学们有没有备考建议?

豆伟超: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讲还是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基础知识在高考当中,他所占的一些影响力是在日益的增大的,一定要注重基础。

对于马上要升到高考的同学,我倒是有几句话想去表达一下,更多的是从物理学科学习的角度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第一个方面,很多同学马上进入到高考的复习当中,在高考的复习当中除了时间要分布合理,功夫要下到位之外。可能还要去多做一些总结,去多做一些整合。我举个例子,刚才我们提到雨滴的下落过程当中速度的变化和含有自感线圈的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说我们问一个同学,物理当中还有没有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很多的问题,比如一个力学问题和一个电学问题,遵循的可能是同样的规律,。电磁感应里一个恒力单杆的运动规律,和雨滴下落的运动规律,其实是一致的。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物理的过程中注重总结和梳理,这是结合今年高考给大家的一点小小的建议。

主持人:大家不仅要勤于思考,还要勤于总结,总结非常重要的。相信很多热爱物理的同学一定是善于做总结的,对于我们物理学的不太好的同学,看到物理少了思考那一步,这样就没有办法发现他更深一点的规律,我相信大家如果能够深入进去的话,跟物理的兴趣和热爱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豆伟超:另外一个我想说的是,希望大家尽量培养自己对于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他本身是自然科学,他有他美妙的魅力在里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如果自己对于这门学科有很浓的兴趣,可能剩下的事情就变得相对来讲简单一些。也希望在座的所有同学都能对物理这门学科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喜欢这门学科。

主持人:听豆老师说美妙这二字的时候就能知道豆老师对物理的热爱,在您眼里物理学科是艺术的存在,希望大家能够达到豆老师这样的标准,能够水到渠成达到这样的好成绩。

本场就是物理的介绍,希望能给同学们得到一些启示,也希望同学们能把一些启示去落实,大家不要走开,持续关注我们的直播。

豆伟超:谢谢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