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3成在就医途中死亡」!医生曝救命黄金原则
文/林贞岑 图/pixabay
胸痛、冒冷汗自行就医很危险?心脏科医生告诉你救命的黄金原则。
30岁身材精实的健身教练,有天晚上练重训时感到身体不适,直至半夜胸痛得厉害,他才赶快骑机车载女友去医院挂急诊,途中却因疼痛到几乎昏厥,转由女友接手骑车,到医院发现他已心肌梗塞,紧急开刀取出血栓救回一命。「1个芝麻粒大的血栓,就能让一名壮男送命,」高雄荣总重症医学部主任黄伟春说,心肌梗塞变化极为迅速,来不及防备,自行就医如开车、骑车或叫计程车,很有可能随时意识不清昏倒在路上,非常危险;研究发现,约有3成会在就医途中死亡,「目前仅有1~2成人会叫救护车,」他说。
在台湾,心脏疾病夺命的比例仅次于恶性肿瘤。根据卫福部统计,2019年全台有19,859人死于心脏病,平均26分钟就有1人踏入鬼门关。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脏死亡的主因。
黄伟春表示,以发生率来说,40~64岁中壮年成长1~4成;以地区别来看,从健保资料库分析全台县市人口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以每10万人口发生率而言,以花莲县(15.4)最高,南投(12.3)、基隆(12.1),台东(11.5)发生率较高。
「胸痛冒冷汗要救命,先打119,千万不要自行就医,」中华民国心脏学会理事长黄瑞仁说,也有人叫计程车送医,结果来不及到医院就往生了,因此今(7/24)记者会特别提出呼吁,请民众牢记救命口诀:「心痛喘、冒冷汗,卡紧叫救护车。」别因一时疏忽错失救命黄金期,学会也将及早透过救护车就医,纳入「上升型心肌梗塞(STEMI)治疗新指引」。
(图片来源:pixabay)
上升型心肌梗塞是指心电图中的ST段上升,这是因为冠状动脉已完全阻塞,导致心脏无法获得足够氧气及营养,引起心脏肌肉坏死,并发心律不整及心衰竭,甚至危及性命。
这时必须让患者快速回复心积血流灌注,譬如施行紧急心导管手术等来打通血管,才能救命。「目前全台已有58家医院可以全天候执行这项手术,」成大医院心脏血管科主治医师李贻恒指出,这类病患每延迟30分钟治疗,1年后的死亡将上升到7.5%,如果到院前能在救护车上利用心电图早期诊断上升型心肌梗塞患者,提早通知医疗团队做好准备,可以缩短治疗所需时间、降低死亡率。
「即使到南投深山里,心脏病发2小时内都能即时处理,这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做得到的,」李贻恒说。这几年确实可见到上升型心肌梗塞发生人数逐年下降,「但青壮年人口逐渐增加,」他指出,根据2009~2015年的发生率统计,以每10万人来看,55岁以下的发生率从2.82上升至13.81,55岁以上年龄层则是下降,表示青壮年族群更应留意心肌梗塞发作。
配备完善的救护车除了可做心电图,还能在医师指导下给药,减少死亡率。2016年高雄市的救护车首开先例线上指导用药,为亚洲首创。
黄伟春说,救护车人员在救护车就可透过心电图为患者进行检查,判定只需30秒,并将结果透过手机传送至医疗群组,经医师线上确认,救护人员可给予患者嚼碎服用血小板药物或阿斯匹灵,同时院方启动心导管室做好准备,「到院前提早给药能降低患者在24小时再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机率,」黄伟春说,迄今4年多,高雄市已累积5,000名心电图判读案例,并抓出300名心肌梗塞患者,成效斐然,目前也推广至全台18县市的消防局,希望更多民众受惠。
他也提醒,当出现心痛、胸闷、恶心呕吐、气喘吁吁、冒冷汗等症状时,代表有高度可能是心肌梗塞,最好先拨打119 求救。
延伸阅读:
心脏衰竭比癌症更致命! 出现5症状千万别轻忽
心脏出事不一定只会胸痛 这些症状你没想过
防晒不等于防中暑!高温留意4种「热伤害」 严重恐致命
3种食物晚上吃较有效 有助减肥、预防心肌梗塞
哈佛研究:中年男性做不了10下伏地挺身 心脏病风险较高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